至道无难(三重公案,满口含霜。道什么),
言端语端(鱼行水浊,七花八裂,搽胡也)。
一有多种(分开好,只一般,有什么了期),
二无两般(何堪,四五六七,打葛藤作什么)。
天际日上月下(觌面相呈,头上漫漫,脚下漫漫,切忌昂头低头),
槛前山深水寒(一死更不再活,还觉寒毛卓竖么)。
髑髅识尽喜何立(棺木里瞠眼,卢行者是它同参),
枯木龙吟销未干(咄,枯木再生花,达磨游东土)。
难、难(邪法难扶,倒一说,这里是什么所在?说难说易),
拣择明白君自看(瞎,将谓由别人,赖值自看,不干山僧事)。
雪窦知他落处,所以如此颂“至道无难”,便随后道“言端语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雪窦道:“一有多种,二无两般。”似三隅反一。尔且道,什么处是“言端语端”处?为什么“一”却有多种,“二”却无两般?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若透得这两句。所以古人道:“打成一片,依旧见,山是山,水是水。长是长,短是短。天是天,地是地。”有时唤天作地,有时唤地作天。有时唤山不是山,唤水不是水。毕竟怎生得平稳去?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种平怀,混然自尽,则此四句颂顿绝了也。
雪窦有余才,所以分开结裹算来也。只是头上安头道:“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虽无许多事,天际日上时月便下,槛前山深时水便寒。到这里,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岂不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处。
雪窦头上太孤峻生,末后也漏逗不少,若参得透见得彻,自然如醍醐上味相似。若是情解未忘,便见七花八裂,决定不能会如此说话。“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乾。”只这便是交加处。这僧恁么问,赵州恁么答。
州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
时有僧便问:“既不在明白里,又护惜个什么?”
州云:“我亦不知。”
僧云:“和尚既不知,为什么却道不在明白里?”
州云:“问事即得,礼拜了退。”
此是古人问道底公案,雪窦拽来一串穿却,用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今人不会古人意,只管咬言嚼句,有甚了期?若是通方作者,始能辨得这般说话。
不见僧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
严云:“枯木里龙吟。”
僧进问云:“如何是道中人?”
严云:“髑髅里眼睛。”
僧不悟,举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霜云:“犹带喜在。”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霜云:“犹带识在。”
僧仍不悟,又举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山云:“血脉不断。”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山云:“干不尽。”
僧云:“什么人得闻?”
山云:“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
僧云:“未审龙吟是何章句?”
山云:“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
圜悟在评唱里说,雪窦了解这个公案的内涵,所以作了这个颂词来做总结,先说“至道无难”,随后说“言端语端”,这是在举一反三。再说:“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是举三而反一。圜悟说雪窦这个开示是“三重公案”,意思三次被人“拶住”,差点无法脱身。祖师虽然是慈悲为人,但是说的越多反而让人妄生歧义,好比满口含霜吐不出水,说不清道不明。“言端语端”是说大道并不遥远,就在在言语中显现。为什么说“一”却有多种,而“二”无两般呢?因为“一”指的就是众生本有的平等的真如自性,而自性能生万法,所以说“一”有多种。 佛经中的:“真如”、“涅盘”、“法身”、“如来藏”、“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拖死尸者”、“阿赖耶识”、“唯我”、“唯心”等等名称皆是同一物。圜悟著语说:“分几种名称挺好,只有一个法门,什么时候能到达尽头?”“二无两般”的“二”指的是“真”“俗”二谛,“真”“俗”二谛是事物所具有的两种真理,学佛就是要从世俗而入胜义。通达二谛的道理才可以通达佛教,唯有从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互成互破,才能扫尽一切执着而显现真如自性。迷悟皆在一念,圣凡同属一体,此乃一切法无二相也。“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不具眼”,就是不具备看透实相的法眼。一个没有开眼的人,应该向什么方向去摸索呢?如果能悟透“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两句话,自然就知道方向了。所以古人说:“打成一片,依旧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长是长,见短是短。见天是天,见地是地。”去掉情识计较,将万事万物蕴含的禅理看作浑然一体,这样打成一片之后,对于山水天地的名称名相也不再执著了。苏东坡有诗:“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便是把“天”叫做“地”,把“地”叫做“天”,也很平常。佛经云:“诸法唯假名,但依名字立”。名字怎样称呼并不影响事物的实质。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心地上平稳?其实很简单,就像“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是很正常的自然景观。面对这一切自然现象,只需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无可计较,没有分别。对表相的执著和烦恼也就消失了,那么这四句颂词所说的涵义就透彻了。

雪窦才华横溢,所以他分开用几种比喻来表述意境,但是这也属于头上安头,多此一举。“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其实根本无需多此一举。因为天上太阳升起时,月亮自然就下去了。窗前山色变深沉时,山水自然也变得寒凉。到了这种境地,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这不就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吗?

雪窦这则颂词一开头就写得很深奥,所谓曲高和寡,所以到后面又透漏一些玄机,松开一些口子。如果学人能参的透彻,就像品尝醍醐美味一样,如果还在用平常情理去计较,那就七零八落,支离破碎了,必然不能领会这些话的奥妙了。“骷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干”,骷髅识尽喜从何来?有喜悦那就是还有意识分别。枯木里有龙吟之声,说明还没有销蚀干净。这两句又是另一件公案了,雪窦把另一件公案和本公案交织起来深入阐释这个“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与石霜、曹山二位禅师的开示交加起来,便禅味十足,风光无尽了。如今的人不懂得古人的意境,只知道咬文嚼字,什么时候才能明心见性呢?如果是一个开悟的大禅师,自然一看就明白这句话的奥妙。

从前有一个参学的僧人去参香严禅师,他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这个问题就像梁武帝的“什么是圣谛第一义”一样,这是难以用语言直接来表达的义理。香严回答:“枯木里龙吟”学僧又问:“如何是道中人?怎么样才算是入道了,才算是开悟的人呢?香严回答:“髑髅里眼睛。”“枯木里龙吟”指的是灭绝一切妄想,参禅参到犹如枯木一般死寂时,依然能听见龙吟一般美妙的声音,犹如枯木逢春,真心的妙用显现了。而“髑髅里眼睛”,指的是断除情识分别之人就像一具髑髅一样死寂,但此时眼识依然能起到觉知作用。香严的意思是禅并非一昧死寂,而是通过止息妄念,恢复活泼的自性妙用,“枯木里龙吟”和“髑髅里眼睛”都是象征死中得活。大死之人才能够大活,如果只能死而不能活,那么就是凡夫了。

这两句莫名其妙的回答让这位僧人实在不解,他又去参石霜禅师。还算他有点小聪明,他直接把香严的答案拿来问石霜。他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石霜回答:“犹带喜在。”就是说最初悟入时心中有一种得法的喜悦感。学僧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石霜回答:“犹带识在。”意思是此时情识还可以起妙用。

石霜几乎将香严的答案点透了,但是这个僧人依然没有领会其中的含义。他又去参曹山禅师。他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曹山回答:“血脉不断。”他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曹山回答:“干不尽。”这里“血脉不断”和“干不尽”指的是众生的见闻觉知和本自具有的自性丝丝缕缕生机不断。僧人又继续问:“什么人能够听见枯木里龙吟之声啊?”曹山回答:“尽大地未有一个不闻。”就是说天底下所有人都能听见。这个僧人又继续问:“未审龙吟是何章句?”不知道这个龙吟的声音有什么说法?有什么依据吗?曹山回答:“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意思不知道什么出处,我只知道听见这个声音的人都已经死了!”“闻者皆丧”大禅师的答案往往就是这样不同寻常,振聋发聩。“闻者皆丧”指的是身心脱落,实证“无我”,“我”不存在了,自然也没人能听见龙吟声了。

复又颂云:“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雪窦可谓大有手脚,一时与尔交加颂出。然虽如是,都无两般。雪窦末后有为人处,更道:“难、难。”只这“难”、“难”,也须透过始得。何故?百丈道“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雪窦凡是一拈一掇,到末后须归自己。且道,什么处是雪窦为人处?“拣择明白君自看”,既是打葛藤颂了,因何却道?君自看?好彩教尔自看,且道,意落在什么处?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
雪窦又写了四句颂词,将香严的“枯木里龙吟”、“髑髅里眼睛”作了一番阐释和总结。“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在枯木里能听见龙吟声那才是真正的见道了。骷髅里面的情识分别都断尽了,真正的法眼才能起到妙用。“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百丈祖师提倡“从浊辩清”,“浊法”指的是贪嗔爱取等行为方式,“清法”指的是菩提涅槃解脱等行为方式。当“喜识”都断尽了也不存在有一法可得了,身在其中的人还怎么去从“浊法”中辨别“清法”呢?烦恼即菩提,哪有浊清之分呢?

雪窦真是个有好手段的人,一时间把公案的奥妙之处都写在了颂词之中。但是最后提到为人处,雪窦也说“难,难。”“难、难”就是难上加难。“为人处”指的是禅师接引他人入道的手段。前面雪窦说“至道无难”,这里雪窦又把自己前面的话给推翻,“无难”变成“难、难”,但就这“难”字,也需要开悟的人才能领会。为什么?百丈祖师曾说过:“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就像雪窦在拈古颂古时,到最后也都要化为己用。你说,雪窦接引徒众的家风是什么?“拣择明白君自看”,是“拣择”是“明白”你自己看。为什么绕来绕去说了那么多,又要你自己看?幸好是叫你自己看,不然又陷入执著。你且说雪窦的用意是什么?“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山僧”是圜悟对自己的谦称,别说你们领会不了,就是我圜悟在场,也无法领会。圜悟真的领会不了吗?实际上他和雪窦一样用心良苦。他们都担心后人粘滞在颂词和言语上,形成新的执著。所以雪窦要大家自己看,启发学人自证自悟。就像百丈祖师提倡的“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一切的理论,包括山河大地间蕴含的禅意都要归于自性之中,禅者要着重开发自身的直觉智慧,回归自性,而不是迷着公案,拘泥文字。陷于知解和妄念的窟穴中不能自拔,不能独立地彻见本性,体悟真理。这就是雪窦的家风,也是圜悟的心迹。

——选自刘松林居士《碧岩探骊》

#这里有云看#不负韶华珍惜当下

岁月辗辗转转,几度春来几度秋,不经意间增加了年岁,苍老了容颜,青春一去不复返。

恍惚间,人生短短几十年,大好年华如烟花般灿烂而短暂,唯有惜取时光,把握现在,活好今天,珍惜当下。方不负自己,不负人生。

很喜欢杜秋娘的那首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的确,年轻时不努力,不作为,等到老大无成再回首少年时光,还有何用呢?

自此,莫踌躇,莫思量,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无论人生处于哪个阶段,只要愿意改变,都不算晚,只要付出就有回报,时间会给你想要的一切。

从现在起,趁时光未老,趁年华尚好,打开思维,莫要故步自封,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去奔赴山河,朝着三山五岳,踏遍祖国河山,乘风破浪,努力拼搏追寻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只要朝着目标在暗夜里不断前进,就能看到黎明的曙光,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我始终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时光定会不负用心的人。

日子如流水,一眨眼,光阴从指缝间溜走,朝阳夕落,月出日升,一天不过睁眼闭眼的功夫。

一如出现在生命中的有些人,总以为能一起同行,共守一帘幽梦,共度天长地久,直至生命的尽头。不曾料到,人心易变,海枯石烂的誓言已成为梦中呼唤,梦醒了,心碎了。

然而,无论生活出现怎样的变故,都不要沮丧,振作起来,化悲痛为力量,重新出发,重新启航,越过暗礁急流,前方自会有停靠的港湾。

【游山西 读历史】断碑剥落岩前石 古洞云深不计年

一股山泉从闻名遐迩的天龙山景区柳子沟里流过,淅淅沥沥地流淌着,夏天汇成一条小溪,有的地方完全渗入地下,又从崖缝中洇出,顺着缝隙滴下去,形成一片片潮润而黑亮的崖壁,到了冬天,形成了各种冰挂,就会呈现出姿态万千的冰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天龙山柳子沟,一年四季平均温度比太原市区低5至7摄氏度。夏秋两季山中流淌着溪流和瀑布,深冬和初春时节,雪水和溪流汇聚起来,到低于零摄氏度的地表后与岩石冻结,形成了晶莹剔透、洁白壮丽的冰瀑、冰挂,蔚为壮观。

进入景区,小小的溪流结成一条宽阔的冰河,占据了整个沟底,墙上地下形成一个魔幻的冰世界。壮观美丽的冰瀑,一个个巨大的冰柱由上向下垂直落下,像挂在山壁上的绝妙图画,鬼斧神工,令人叫绝。来到景区仿佛进入一个冰雕玉砌的世界,放眼望去,沟内清幽绝俗,两岸悬崖壁立,碧空如洗,阳光穿过茂密的森林,反射出耀眼斑驳的光影,伴着苍松翠柏,银色冰雪,地净尘绝,美不胜收。侧耳去听,鸟鸣啾啾,不时还会听到冰面之下山泉水潺潺流动,让人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一场冰的洗礼、泉的涤荡。

景区幽深处,小冰笋、冰凌、冰花、冰瀑星罗棋布,形态各异;静静的冰河蜿蜒流长,贯穿整个景区,在两岸绝壁和松柏的交相掩映下,犹如一条银色巨龙盘绕在山谷之中。柳跖沟尽头,冰瀑从山顶倾泻而下,将瀑布流水的形态凝结、定格在十几米高的山体上,如万箭待发,气势如虹,震撼人心,蔚为壮观。

柳子沟又称柳跖沟,位于天龙山景区。柳跖是春秋时期起义奴隶的领袖。传说,柳跖在此聚众发起奴隶起义,起义军辗转黄河流域,对当时的诸侯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柳跖沟也因此而得名。

柳跖是展禽(春秋时鲁国大夫)的弟弟,展禽即后人所称的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春秋末期,没落的奴隶主阶级骄奢淫逸,更加残酷地剥削、压榨奴隶和劳动者,据《左传·昭公三年》载,饿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奴隶们拿起武器,聚众起义和奴隶主作斗争的事件遍及春秋各诸侯国,柳跖领导的奴隶起义武装,就是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个。

晋祠极乐峰西北约三四里处,有个悬翁石洞,又名柳跖洞,当地人称瓦岗寨。据民间相传,柳跖聚众起义,一开始在此洞安寨,后因群众增多,容纳不下,且离平川较近,易受奴隶主的侵扰,乃迁入天龙山。

天龙山的南峰,海拔1650米,峰上有巨石一方,传为柳跖插旗的地方,因名插旗石。插旗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知其兵卒望此旗进退,另一方面,则是让参加起义军的奴隶从这里入伍。由于插旗石居高临下,不仅可俯瞰前山及峪外情况,而且大旗随风飘扬,在连山葱茏苍翠的衬托下,很有气势,故在明代晋藩王胤龙就把“柳跖旗石”列为天龙山八景之一。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就把这山沟称为柳跖峪或柳跖沟。

天龙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美绝伦的石窟艺术。其山势险峻,沟壑深邃,山路回转,松柏相拥,葱郁苍翠,有蟠龙松、凤凰松、松抱柏、石上柏、参天松等珍稀古树,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其人文景观,除天龙寺和天龙山石窟外,还有漫山阁、白龙洞、龙潭灵泽、高欢避暑宫、关帝庙、观音塔等。明嘉靖《太原县志》记载:“此山松柏青翠,林木葱茂,既有天然之生成,复有人工之修饰。胜境之佳,在环省诸山中实属罕见。”早在明代就有“天龙八景”之美称,即崇山环翠、佛阁停云、高欢暑宫、龙潭灵泽、虬柏蟠空、鼎峰独峙、柳跖旗石、石洞栈道。

天龙山现有石窟、古建、墓塔、雕塑、壁画、碑刻等历史遗存100余处,是太原地区保存东魏、北齐、隋唐时期地上文化遗存最丰富、最完整的区域之一,也是反映晋阳文化和东魏霸府、北齐别都弥足珍贵的重要实物载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龙山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尤以石窟艺术著称。这些瑰丽的石窟,传递着自然的力量,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为我们呈现出一部石窟演变史、佛教艺术史和古代城市发展史。景区主要由东、西峰石窟区、寺庙区、观音塔区、千佛洞区、柳跖沟以及南山的香炉峰区域构成。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秀美的自然风光交相呼应。

天龙山东西两峰间有千仞绝壁,著名的天龙山石窟就开凿于崖壁间。天龙山石窟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石窟艺术的巅峰之作,成为佛教石窟逐渐中国本土化的典型实例。特别是其中的唐代造像,世称“天龙山样式”,代表着唐代石窟造像艺术的最高水平,对后世佛教造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站在石窟前向下看,颇有“忽见鸟飞山谷起,始疑身在半空中”的感受。石窟前原有栈道在绝壁间,旧时为僧人礼佛禅修方便上下而修葺,称为“石洞栈道”,每逢雨后栈道下面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也为天龙八景之一。前人有诗云:“绝壁才通一栈悬,俯看蛟穴鼓重渊。断碑剥落岩前石,古洞云深不计年。”

2021年2月11日,中国传统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亮相春节联欢晚会。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这件佛首“诞生”于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已有约1500岁。

佛首昔往今归,历经近百年。于天龙山而言,没有哪个百年如此刻骨铭心;于中华民族而言,没有哪个百年如此苦难辉煌。我们于历史的积淀中前行,归来的件件瑰宝,启明星般照亮通向伟大复兴的征途。

国运兴则文化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如今,天龙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通过现代科技,再现了其精美绝伦的石窟艺术,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来源:科学导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念《净土文》者,令依文义而发心也,若心不依文而发,则成徒设虚文,不得实益矣。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
  • 6月27日下午,我市举办“我是传承人”张家港精神演讲比赛。#林妙妙让我体会恨铁不成钢#终于懂得什么叫恨铁不成钢了呜呜呜,真想给她胖揍一顿啊[泪][泪]但从我这个
  • 。陪伴四年的同学们从此各自奔天涯,或许现在我们哭的有多伤心,我们就能记得他们的好有多久。
  • 热到我每天只想待在家里[互粉]出门一下下就会晒黑,连身体都快融化每年夏天,我都好奇我去年怎么活过来的我真的无法当[太阳]下的女孩只能当冬天里的冰雪美人[允悲][
  • 一定要提前电话预约,太火爆了回归微博。上午从广州打车大约1个小时来到了今天#顺德寻味二人食#第一站:阿多私房菜(已经提前电话定位)。
  • 什么叫天赋首先我想得是喜欢愿意去做然后就算累也能找到疏解的方法最后你会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和肯定所以我敢肯定不具有学医的天赋我甚至一直都排斥能走到现在也确实是在随
  • #5Young之夜下观星##塔罗日记[超话]# 日运,78张牌,命运之轮正位。 老友光临的今天,我感觉应该会有好事发生吧。毕竟我俩只要凑到一起,就会摩擦出各种灵
  • 今天下午六点多我正在上班,表嫂给我打电话说了一下姑妈姑父的病情,姑妈胃癌中晚期,姑父肺癌晚期,家里已经两个月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了,想让我帮忙写个申请,说他们不懂政
  • 又是父亲节,总有一些孩子如我,惊觉父亲已孑然远行,山岳已化作沧海。热闹,是别人的事情。六月百花凋尽,思念是回忆开出的花,红得似火。 父爱深沉不易察觉,我也曾天真
  • 吃海瓜子,我喜欢突出原味的做法。唉,大约经过一个月吧,忙里偷闲把全58集的《白发》就在刚刚看完了,至于什么感觉,撕心裂肺的感觉吧,觉得走进去了,不得不说罗云熙演
  • 这些都只能发生在校园里,毕业后的现在它们都被贴上了标签~叫匆匆那年非常开心近期我们推出的新系列“JIN带你健身入门”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在策划这个系列的时候,我
  • 现在更好奇的还是 NBA 球队常用的液氮恢复仓,零下 130 多度的低温治疗听起来不错,以后夏天打完球要能冻一会儿就好了。#Rocketman# My top
  • 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有爱的人生就是无悔,有爱的生命就是幸福。四年一闪而过 好像我们就不经意间长大了四年前漂泊异乡的我们汇聚在此四年后我们又各奔东西天南海北不知经
  • 108颗佛珠的含义- 第17颗: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注释:我们含着泪水笑着来到这个世界,又在别人的泪水和笑声中离开这个世界,中间的过程被叫做人生,一边拥
  • #澳大利亚[超话]# #谢霆锋[超话]# #锋味全球美食地图# 谢霆锋再度携手澳大利亚旅游局,化身美食侦探赴南澳拍摄《锋味全球美食地图》 近日,谢霆锋与澳大利亚
  • 关注我的人和我一样,不爱惹事不爱打嘴仗嘴也不碎,只爱默默吃瓜[哈哈]大家默默在看就好,而我,努力产出更高质量的图文和攻略就好。当遇到一些说话嘴很碎,素质低又无
  • #最美民宿##杭州多森庄园# 我在南京的第九年:南京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城市,曾经我是那么讨厌你,因为南京的夏天很热,人很多,交通很拥挤,南京人说话很凶,南京的东
  • 在该村六组村民的自建房外可以看到,这里的村道有一部分已经铺成了水泥路,可更多的还是坑洼不平的烂路。所以,在我们周围的社会群体中,如果有人得了抑郁症的话,没有任何
  • 看我的美少女变身”…你这是惊吓好啵……拯救我的每日快落源泉…#被李泽珑对孙燕姿说的话戳到泪点#这一段怎么这么好哭啊[泪]谢谢你如此耀眼,做我平淡生活的星辰[给你
  •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心情要留给懂你的人,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只有内心阳光才能温暖别人所有的道别里我最喜欢:明天见所有的祝福中我最偏爱:如你愿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