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将成为一个社会的重要话题。创作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养老,以及由养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艺苑|电影《来处是归途》的来处和归途(文_张卫平 刘泽 图_刘泽)

山西本土制作的电影长片《来处是归途》自上映以来,荣获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发展中电影计划DIT制作奖、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观影团之选最受欢迎影片,入围第四十四届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第十五届塞浦路斯国际电影节。

却道天凉好个秋——

电影《来处是归途》创作始末(张卫平)

十几年前岳父去世了。岳父去世前在病床上躺了两年多。岳父是20世纪40年代的人,他们那代人的人生哲学,信奉的就是多子多福。岳父有两个儿子五个女儿,让现代人看来,子女不可谓不多,但当岳父真正病倒的时候,你才知道这么多的子女也根本不够用。岳父身高体大,体重足有八九十公斤,得的又是不能动的病,这么重的人躺在病床上,要想让病人生活舒适,只有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子女们虽多,但各有各的家庭,远近住的又不一样,有的在身边,更多的在其他城市,还有的远在大兴安岭,他们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到单位上班,还要不断请了假长途跋涉回家伺候老人,其中的艰辛、琐碎、劳累,没有亲身经历过很难体会个中辛酸。

由岳父我想到了中国式的养老。过去中国人有句老话,就是养儿防老,养育儿子的目的除过传宗接代外,更重要的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近些年来,特别是这几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社会养老的力度,各种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等等在城乡陆续建立,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还是社会的主流。新时期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很多年轻的家庭,“主力”都是独生子女那一代,这一代人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老人们没病还好说,一旦生病,而且还是几个人同时生病,他们面对的养老问题将更加难以想象。

那年鲁迅文学院和省作协给杨凤喜和李燕蓉召开作品研讨会,李燕蓉的一部中篇小说《等待》吸引了我。这部小说写的正是城市大龄青年所面临的生活窘境:年龄大了,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有了对象,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房子;有了房子,又要面对家中的老年病人。生活中有无数的等待,等待未来,等待希望,乃至等待死亡。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面对困境的种种无可奈何。小说中写的老年人得的是一种叫老年痴呆症的病,这种病的学名叫阿尔茨海默病。养老本身就够烦心的了,而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养老就更是会让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问题,它会深刻地影响到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成长和未来。据资料介绍,我国老龄人口截至2019年就达到了2.4亿人,每年新增1000万人,其中老年痴呆患者达到了600多万人。看到这组数据我很长时间难以入眠,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几十万个家庭水深火热的生活现状,是无数个小说主人公已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生活无奈。

我有了把李燕蓉小说《等待》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乃至搬上银幕的想法。中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将成为一个社会的重要话题。创作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养老,以及由养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剧本最初创作完成后叫“却道天凉好个秋”。此后与数个影视公司探讨这部电影的拍摄问题,直至遇到青年新锐导演刘泽。

与刘泽相识也是在一场聚会上。刘泽年轻,有想法,对电影艺术十分痴迷,看了《却道天凉好个秋》有了创作的冲动,先后把小说原著以及李燕蓉其他的小说读了多遍,几次相谈,让我们的创作理念逐步接近。拍摄时,刘泽又根据自己的思路对剧本作了修改,电影的名字开始叫“又一夏”,定稿后改名为“来处是归途”。这个名字有一种哲学的意味,让人有了更多的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

电影拍完了,有许多意外的惊喜,想不到刘泽是如此的用心,画面比文字更有震撼力。当然也有许多小细节,如果再能多打磨几次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电影《来处是归途》正在几个电影节上上演,祝愿这部电影能有更好更远的未来。

《来处是归途》导演手记(刘泽)

电影《来处是归途》曾用名《又一夏》,最初是读山西籍女作家李燕蓉的短片小说《等待》,被其中内在的核“等待”所吸引。秦牧是在等待,等待自己能够突围自己的生活;夏天是在等待,等待父亲的病会有奇迹出现;夏母是在等待,等待与老夏相随而去;夏父是在等待,等待着回到自己熟悉的老宅——其实本质上在老夏身边的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件事,那就是死亡。这个气息迷恋了我,我开始尝试联系小说作者,得知山西文学院院长张卫平老师已经完成一版剧本的改编,至此便与张卫平老师建立起一段奇妙的渊缘,在此我特别感谢张卫平老师的信任,愿意扶持年轻人,同时更有胸怀融入一位新人导演的拍摄思维。第一版剧本重点放在男女主人公的谈婚论嫁上,同时还植入了对拆迁的思考。约见张老师后相谈甚欢,同时彼此也都打破了最初读小说时改编的构想。

小说是以秦牧为视角围绕寿衣逐渐展开的,秦牧见证了老夏身边人等待死亡的过程。后来我们决定将视角转变为女儿夏天,夏天在老夏的死亡上受到的伤害与触动是最大的。同时女性往往是一个家庭的脊椎,大部分家庭是女人占着多半个天,支撑着这个家不倒,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是女人担当着一切,男性往往像巨婴一样生活着,除了给家庭带来经济支撑外大部分时候是没有担当而遇事逃避的。这部戏也逐渐演化成一部大女主戏。最开始夏家是夏母在支撑,随着时间推移夏天逐渐成长接替夏母。轮回很可怕,夏母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最终发生,夏天变成另一个自己,所以夏母伤心,夏母带老夏离去并非主要因为看到夏天辛苦,关键是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的轮回。同样,秦家也是秦父窝囊一辈子,秦母一直在支撑着家庭运转;秦牧作为夏天的男友关键时刻也在逃避,也许他对夏天的情感仅仅是因为曾经的未得到而此刻终于占有,更多的是性的依赖。

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经过追随于张老师身后多稿文学剧本的碰撞打磨后,开始动笔写作导演台本。在写到三分之一的时候逐渐确定了我想要的影像风格,忽然想用非常流动的影像来处理每一场戏,像水一样跟随着却不着痕迹,让所有演员也尽情地融入拍摄空间当中,情绪连贯地做完每一场戏,保留每一帧真实生动的画面。我一直认为把演员放到真实的空间里面,演员与演员之间、演员与空间之间相互生发出来的那些微妙的东西是最迷人的,也是最流动的。

影像上会融入一些非现实的东西,把两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件在同一个时空内用一个镜头实现,以及一些人物心理状态的影像外化。因为都是围绕老年家庭展开故事,所以在美术与陈设上实现几个年代的家居物品交集出现在一个空间内,从视觉上有年代流动感。色彩上偏怀旧一些的阴郁基调。

以上这些都确立后,就觉得声音上也要流动起来,参与叙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实现扩展空间层次和情绪层次,同时放大一些微弱的细节声音,比如人的呼吸声等等。音乐方面想要那种非叙事,却可以增加或辅助影片情绪,有些空灵有些时候还有些神秘气息,因为音乐乃至声音最终会协助两个时间和空间中的影像在一个镜头内呈现,并且在细节上帮助观者心理上有所区分。

我在处理导演工作台本过程中最终合并梳理出76场戏,同时努力实现一场戏一镜,用76个像水一样的流动镜头在实景拍摄中完成这76场戏,当然在最终定剪呈现的版本中是68场戏68个镜头。

感谢张院长与李燕蓉老师的信任,感谢小说给予这部影片厚重的底蕴。电影的灵魂是文学性,这部影片正因为是生长在文学的土壤之上,才能够成功。期望我这株嫩芽未来可以在这方沃土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PICS

艺苑|电影《来处是归途》的来处和归途(文_张卫平 刘泽 图_刘泽)

刊发于2021年第1期

山西本土制作的电影长片《来处是归途》自上映以来,荣获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发展中电影计划DIT制作奖、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观影团之选最受欢迎影片,入围第四十四届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第十五届塞浦路斯国际电影节。

却道天凉好个秋——

电影《来处是归途》创作始末(张卫平)

十几年前岳父去世了。岳父去世前在病床上躺了两年多。岳父是20世纪40年代的人,他们那代人的人生哲学,信奉的就是多子多福。岳父有两个儿子五个女儿,让现代人看来,子女不可谓不多,但当岳父真正病倒的时候,你才知道这么多的子女也根本不够用。岳父身高体大,体重足有八九十公斤,得的又是不能动的病,这么重的人躺在病床上,要想让病人生活舒适,只有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子女们虽多,但各有各的家庭,远近住的又不一样,有的在身边,更多的在其他城市,还有的远在大兴安岭,他们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到单位上班,还要不断请了假长途跋涉回家伺候老人,其中的艰辛、琐碎、劳累,没有亲身经历过很难体会个中辛酸。

由岳父我想到了中国式的养老。过去中国人有句老话,就是养儿防老,养育儿子的目的除过传宗接代外,更重要的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近些年来,特别是这几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社会养老的力度,各种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等等在城乡陆续建立,但不可否认的是,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还是社会的主流。新时期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很多年轻的家庭,“主力”都是独生子女那一代,这一代人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老人们没病还好说,一旦生病,而且还是几个人同时生病,他们面对的养老问题将更加难以想象。

那年鲁迅文学院和省作协给杨凤喜和李燕蓉召开作品研讨会,李燕蓉的一部中篇小说《等待》吸引了我。这部小说写的正是城市大龄青年所面临的生活窘境:年龄大了,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有了对象,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房子;有了房子,又要面对家中的老年病人。生活中有无数的等待,等待未来,等待希望,乃至等待死亡。小说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面对困境的种种无可奈何。小说中写的老年人得的是一种叫老年痴呆症的病,这种病的学名叫阿尔茨海默病。养老本身就够烦心的了,而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养老就更是会让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问题,它会深刻地影响到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成长和未来。据资料介绍,我国老龄人口截至2019年就达到了2.4亿人,每年新增1000万人,其中老年痴呆患者达到了600多万人。看到这组数据我很长时间难以入眠,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几十万个家庭水深火热的生活现状,是无数个小说主人公已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生活无奈。

我有了把李燕蓉小说《等待》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乃至搬上银幕的想法。中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将成为一个社会的重要话题。创作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的养老,以及由养老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剧本最初创作完成后叫“却道天凉好个秋”。此后与数个影视公司探讨这部电影的拍摄问题,直至遇到青年新锐导演刘泽。

与刘泽相识也是在一场聚会上。刘泽年轻,有想法,对电影艺术十分痴迷,看了《却道天凉好个秋》有了创作的冲动,先后把小说原著以及李燕蓉其他的小说读了多遍,几次相谈,让我们的创作理念逐步接近。拍摄时,刘泽又根据自己的思路对剧本作了修改,电影的名字开始叫“又一夏”,定稿后改名为“来处是归途”。这个名字有一种哲学的意味,让人有了更多的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

电影拍完了,有许多意外的惊喜,想不到刘泽是如此的用心,画面比文字更有震撼力。当然也有许多小细节,如果再能多打磨几次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电影《来处是归途》正在几个电影节上上演,祝愿这部电影能有更好更远的未来。

《来处是归途》导演手记(刘泽)

电影《来处是归途》曾用名《又一夏》,最初是读山西籍女作家李燕蓉的短片小说《等待》,被其中内在的核“等待”所吸引。秦牧是在等待,等待自己能够突围自己的生活;夏天是在等待,等待父亲的病会有奇迹出现;夏母是在等待,等待与老夏相随而去;夏父是在等待,等待着回到自己熟悉的老宅——其实本质上在老夏身边的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件事,那就是死亡。这个气息迷恋了我,我开始尝试联系小说作者,得知山西文学院院长张卫平老师已经完成一版剧本的改编,至此便与张卫平老师建立起一段奇妙的渊缘,在此我特别感谢张卫平老师的信任,愿意扶持年轻人,同时更有胸怀融入一位新人导演的拍摄思维。第一版剧本重点放在男女主人公的谈婚论嫁上,同时还植入了对拆迁的思考。约见张老师后相谈甚欢,同时彼此也都打破了最初读小说时改编的构想。

小说是以秦牧为视角围绕寿衣逐渐展开的,秦牧见证了老夏身边人等待死亡的过程。后来我们决定将视角转变为女儿夏天,夏天在老夏的死亡上受到的伤害与触动是最大的。同时女性往往是一个家庭的脊椎,大部分家庭是女人占着多半个天,支撑着这个家不倒,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是女人担当着一切,男性往往像巨婴一样生活着,除了给家庭带来经济支撑外大部分时候是没有担当而遇事逃避的。这部戏也逐渐演化成一部大女主戏。最开始夏家是夏母在支撑,随着时间推移夏天逐渐成长接替夏母。轮回很可怕,夏母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最终发生,夏天变成另一个自己,所以夏母伤心,夏母带老夏离去并非主要因为看到夏天辛苦,关键是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的轮回。同样,秦家也是秦父窝囊一辈子,秦母一直在支撑着家庭运转;秦牧作为夏天的男友关键时刻也在逃避,也许他对夏天的情感仅仅是因为曾经的未得到而此刻终于占有,更多的是性的依赖。

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经过追随于张老师身后多稿文学剧本的碰撞打磨后,开始动笔写作导演台本。在写到三分之一的时候逐渐确定了我想要的影像风格,忽然想用非常流动的影像来处理每一场戏,像水一样跟随着却不着痕迹,让所有演员也尽情地融入拍摄空间当中,情绪连贯地做完每一场戏,保留每一帧真实生动的画面。我一直认为把演员放到真实的空间里面,演员与演员之间、演员与空间之间相互生发出来的那些微妙的东西是最迷人的,也是最流动的。

影像上会融入一些非现实的东西,把两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件在同一个时空内用一个镜头实现,以及一些人物心理状态的影像外化。因为都是围绕老年家庭展开故事,所以在美术与陈设上实现几个年代的家居物品交集出现在一个空间内,从视觉上有年代流动感。色彩上偏怀旧一些的阴郁基调。

以上这些都确立后,就觉得声音上也要流动起来,参与叙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实现扩展空间层次和情绪层次,同时放大一些微弱的细节声音,比如人的呼吸声等等。音乐方面想要那种非叙事,却可以增加或辅助影片情绪,有些空灵有些时候还有些神秘气息,因为音乐乃至声音最终会协助两个时间和空间中的影像在一个镜头内呈现,并且在细节上帮助观者心理上有所区分。

我在处理导演工作台本过程中最终合并梳理出76场戏,同时努力实现一场戏一镜,用76个像水一样的流动镜头在实景拍摄中完成这76场戏,当然在最终定剪呈现的版本中是68场戏68个镜头。

感谢张院长与李燕蓉老师的信任,感谢小说给予这部影片厚重的底蕴。电影的灵魂是文学性,这部影片正因为是生长在文学的土壤之上,才能够成功。期望我这株嫩芽未来可以在这方沃土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PICS

【张迁碑】

又名《张迁表颂》,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是东汉晚期佚名书法家书丹,东汉碑刻家孙兴刻石而成的一件隶书书法作品。此碑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刻立,明代初年出土,现收藏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

《张迁碑》篆额题“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12字,额字独呈扁形,书意在篆隶之间;碑阳正文15行,行42字;碑阴3列,上2列19行,下列3行碑文。此碑是谷城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张迁之功德而立,铭文着重宣扬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张释之和张骞的功绩,并涉及到黄巾起义军的有关情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张迁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书法造诣高。此碑自出土以来,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推崇。在众多的汉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朴、厚重、典雅取胜,字里行间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间朴质之风,格调峻实稳重,堪称神品。它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运笔遒劲而曲折有力,落笔稳健,可谓是汉隶方笔系统的代表作。

「译文」
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析珪于留。文景之间,有张释之,建忠弼之谟。帝游上林,问禽狩所有。苑令不对,更问啬夫,啬夫事对。于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从言。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开定畿寓,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秋,东勤九夷。荒远既殡,各贡所有。张是辅汉,世载其德。爰既且于君,盖其繵縺。缵戎鸿绪,牧守相系,不殒高问。孝弟于家,中謇于朝。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从政。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数为从事,声无细闻。征拜郎中,除谷城长。蚕月之务,不闭四门。腊正之祭,休囚归贺。八月筭民,不烦于乡。随就虚落,存恤高年。路无拾遗,犁种宿野。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子贱孔蔑,其道区别。《尚书》五教,君崇其宽;诗云恺悌,君隆其恩;东里润色,君垂其仁。邵伯分陕,君懿子棠。晋阳佩玮,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双其勋。流化八基,迁荡阴令。吏民颉颃,随送如云。周公东征,西人怨思。奚斯赞鲁。考父颂殷。前喆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焉。于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三代以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惟新。
于穆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纪行来本,兰生有芬,克岐有兆,绥御有勋。利器不觌,鱼不出渊。国之良干,垂爱在民。蔽沛棠树,温温恭人。干道不缪,唯淑是亲。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疆,子子孙孙。
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气厥析,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赁师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共享天祚,亿载万年。

「创作背景」

此碑石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立碑于山东东平县,是颂扬张迁执政谷城时多施惠政的政绩;碑阴刻有立碑官吏姓名及捐资钱数。[6]
碑主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境内)人。曾任谷城(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长,迁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碑文系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而立。碑文书法多别体,未署书者姓名,刻石人为孙兴。清初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疑此碑为后人摹刻,但多数考古学家和金石学家则认为,其书风通篇方笔,古朴拙茂,非汉代人不能为之,碑面剥落的痕迹,也非人为所能做到,因此,当是汉代原碑无疑。

「用笔」

《张迁碑》运笔以方笔为主,用笔逆锋坚实,万毫齐力,方圆兼备,沉着饱满。横画两端都见方,粗重浑厚,有万钧不屈之力,如“言”、“善”等字。书写时万毫齐力,行笔似有反力相阻,右端回锋上提收笔,欲左先右,无往不收。“蚕头雁尾”的横画写法也一样,起笔处重顿后,渐提行笔,正锋而行,笔壮墨饱,收笔时顿笔后迅速上提,挺直凝重而有力。竖画的用笔方法是落笔逆锋向上,提笔调锋起笔处方厚饱满,再调笔锋向下,竖锋运笔,收笔时或轻或重顿后,提笔向上回收笔锋,如“之”、“中”、“尚”等字。折画是在横画收笔处将笔锋上提,换向后在原处入纸行笔,转折处方整斩截又自然,略呈外方内圆,或内外皆方,如“月”、“巾”等字的折画。
特别是此碑的撇画比绝大多数知名的汉碑隶书都要丰富些,如“更”、“令”等字,其写法下笔如同竖画,藏锋逆入,中锋行笔顺势顿驻后逐渐上提后回收。撇画是隶书中具有特色的笔画,由于是向左方运笔,行时阻力大,力量强劲,圆转道健,笔力畅达,如“命”字,部分字的竖钩也可看作撇画的一种,如“孝”字。撇画的妙处在于收笔的变化,因轻重、长短、斜度的不同作相应处理,因此变化多姿。有的收笔回锋圆浑,有的收笔方截,每一撇画皆根据字形差异处理得恰到好处。
捺画也是此碑极为突出的笔画,主要是平捺和斜捺。此碑捺画写得厚重而雄健,落笔取逆势,调锋后提笔行笔,用力匀称至捺脚稍顿后提锋,然后顺势宛转而出,笔锋在空中作收势,给人一种朴拙但不刻板的感觉。如“吏”字的捺逆锋起笔,在行笔过程中,逐渐用力渐行渐按,铺毫向右下行笔,行至捺端,提笔右上轻出,捺脚似方似圆,力含其中“敦”字之捺虽不粗壮,但笔画含力在内,雄强刚劲,深沉有力。捺画落笔常作蚕头状,捺脚作雁尾状,与他碑横画“蚕头雁尾”之状相合。

「结字」

《张迁碑》结字巧中有拙,拙中寓巧,大巧若拙。它完全去掉了雕饰的成分,一任天然,真可谓道法自然,浑然天成。字的各部分关系处理得非常生动,挪让呼应,顾盼有情,憨态可掬。
在整体上虽扁方,整饬划一,又因字立形,顺其自然,险中求正,字体端庄朴茂,笔短意长,有些字突出主笔横画和捺画,以尽其势。全碑各字稳而不呆,动感强烈,动中求稳,稳中求变。神采奕然的体态特征在形体、笔画的避让、空间布白的处理、平正与险绝的错落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看似简单,实则妙趣横生,有“险绝”后“复归平正”之感。

「章法」

《张迁碑》章法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汉代碑刻多有边框方格,排列整齐,所以大部分汉碑字形大小一致,平均摆放,给人中规中矩的感觉。而《张迁碑》却独树一帜,通篇取茂密之势,但字间和行间都无严格的固定距离,疏与密适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既严谨又空灵,疏处阔绰而不散漫,达到了疏与密的对立统一。同时,字形大小参差,正斜互用,疏密随意,但整体上又相互呼应,左右顾盼,一派天真烂漫的景象。

「名家点评」

明·王世贞《州山人题跋》:“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1]
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1]
清·郭尚先《芳坚馆题跋》:“汉碑严重平硬,是碑为冠。”[1]
清·杨守敬《平碑记》:“(此碑)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上尊号奏》《受禅表》《孔羡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1]
现代碑帖鉴定家蒋文光:“《张迁碑》是汉碑中艺术水平很高的一件作品。书法浑厚方折,朴茂端严为汉碑中方整类的主要代表。书法用笔以方为主,兼用圆笔。笔画端正,结体取势平直,饱满严密,笔致朴质古拙遒劲灵动,多有变化。同时,用笔与结体是相互为用的,不同书体,其用笔亦有所侧重。笔致变化多端,往往在均衡的横直线条和方折之中掺以一笔极其熟练而有力的弧线。看去既笔笔挺劲,气势雄浑,却又在拙朴中见秀美,在端重中显生动。全碑字字生动,变化生新,朴实自然,从而达到全局皆活的奇妙效果。”

「后世影响」

《张迁碑》对清代隶书影响极大,直至近代仍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东汉时期其他名碑相比,它是对东汉桓灵时期讲究规则整饬的流行汉隶的一种创新,为汉碑带来活泼的意态,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该碑不仅为汉人分书之代表,而且其用笔结体之奇肆跌宕已开魏晋风气,对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启的作用。

「历史传承」

《张迁碑》于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立碑山东东平县。明代初年被掘地发现,最早著录见于明代都穆《金薤琳琅》。明初出土时立于东平儒学明伦堂前,当时铭文尚完好可读。至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东里润色”四字尚完好,仅残缺五字。清乾隆间(1711—1799年),“东里润色”的“东”字泐半,“润”字的“水”旁仅存中点,“色”字与下“君”字皆泐大半。光绪十八年(1892年)碑毁于火,常熟翁氏就原碑重新剔刻,但神气全非,幸碑阴文尚完好如旧。解放后,在东平县府院内建亭,将碑置于亭内。1965年移岱庙炳灵门内,外置玻璃罩保护。1983年9月移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后一直陈列收藏于此。现残泐六十八字,其中二十二字全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早睡早起得超乎你的想象蓝花楹已由雾紫渐变成深蓝,虽然也还是美丽,但总有美人迟暮的伤感,浓妆不及淡妆宜人,过犹不及的用力过猛之感。合欢花开,一树梦幻。
  • 你别说 十多年了 我现在走路边上看见人家父母双全的穿着漂亮衣服的小女孩我都羡慕1下 真是一辈子的创伤 这种原生家庭不幸的会伴随你一生 然后在你和你家庭
  • 然后当天凌晨三点醒来,裹着被子蹲在餐桌边喝药看剧,以及...频繁上厕所...于是等到医院开始等做的时候,已经麻木了结论:不要轻易做肠胃镜,倒不是多疼多恶心,而是
  • #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开始推理吧# ✨#刘宇宁单侧耳钉##刘宇宁宝曼兰朵卓韵代言人# ✨#刘宇宁南珩离十六# ✨刘宇宁卓不凡✨刘宇宁天行健 不管你的努
  • 五一小长假马上就要来啦身边好多朋友都已计划好去华山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观和震撼给宝子们总结了最省力的一日游攻略,赶紧收藏 怎么去❓自驾:定位华山游
  • 还有一个选项就是异地一直暗恋我的男同学,他对我一直是仰视的态度,估计还得陪他聊好久才能顺其自然发生点啥。总体社交环境较为轻松,真实做自己就好,这里有夜猫子频繁出
  •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不要去担心结局是否不如意,在你有能力爱她的时候就用力去爱,不要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非常幸运的遇到那个很爱的人,换个想法,有些
  • 今天接到医院电话说检测结果出来了可以去取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心情变得有点压抑,知道这是不好的情绪应该避免,还是忍不住难过,感觉特别委屈,那么多健康的人,为
  • 月牙湾,又称半月湾,是一个长达2.5公里左右的海湾,面向正北,东西两处岬角突出于海中,将海湾环抱起来,在海浪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一个相当规则的半月形海滩。北长山
  • 【进口原厂皮配全套包装】??GUCCIGGMarmont系列正品原厂皮相机包##448065#尺寸:18*12*6cm优雅精巧的设计俘虏了不少的少女心,正品原厂
  • #王也[超话]##王也1005生日快乐# 看似懒散却胸怀天下一种事不关己 却又好像把握一切的感觉“我是来给你选择的,不能替你选。❤️希望29岁的你,大富大贵,
  • 今天有感而发的是爱情,理智告诉我爱情不可取,没有人会永远爱你,你自己都不行,更何况要寄希望于一个与你本没有联系的人。在我的幻想中他可以给予我干涸的内心中一丝慰
  • 都说梦是现实的映射,说不定老师现实里也遇到什么困扰了,要是在这儿听到什么线索到时候还能帮上忙——男孩子抱着这样的念头保持着通话,刻意忽略掉一些奇怪的动静,竖起耳
  • 在任何关系里面不管是爱情友情 我都不会去苦苦哀求摆出一副可怜姿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恳请对方你想离开我你不爱和我交往 我都全盘接受 我不会像电影情节里面一样 不怕受
  • “因为不是让你去办的,”我冷冷地勾唇,“口头说着要乔听菀永远消失,实际上还是心软了。 “因为不是让你去办的,”我冷冷地勾唇,“口头说着要乔听菀永远消失,实际上
  • * 12.你说穷吧,还有班上,你说富吧,口袋里一分钱没有,说懒吧,早出晚归,就是发不了财,这扯淡的人生呀! * 12.你说穷吧,还有班上,你说富吧,口袋里一分
  • 这两天我不在学校里 因为我总是缠着她问她回不回家 到最后她都不给我个准确的答复 我就赌气回家了 我不知道她过怎么样 我想见她 但是我周一才想回去 那我这段时间就
  • 在这个事件中,双方都应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在这个事件中,双方都应该尊重彼此的利益,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对方的感受。
  • 产品名称:GYKZD-37-46/650电动扩张器产地品牌:北京 中世光销售专线:13260072458产品简介:GYKZD-37-46/650电动扩张器是北
  • 没拍下来,光啊啊的尖叫了[跪了]还见到了很多修道的外国人。给猫猫取名叫六六(一点私心[给你小心心]「一回来就跳到我朋友的桌子上趴着了,应激之后在地上滚得脏兮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