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如何为天地立心?


《泰和会语》中,马一浮向浙江大学的师生们概括阐述治国学的前提后,马上就专门讲“横渠四句”,以此激励大家:要竖起脊梁,猛著精采,依此立志,方能堂堂地做一个人。

这里的“横渠”,是指宋代大儒张载。因其在陕西横渠讲学,世人多称其为横渠先生。

“横渠四句”在中国知识界是最能激发人志气的。这四句就是: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多年前,笔者初见这四句话时,便不由得怦然心动——这是多大的胸怀,多大的志向啊!

不是只想着自己,而要为天地立心!
不是只顾着自己,而要为生民立命!
不只学眼前的知识,而要为往圣继绝学!
不是只为了这一代人,而要为万世开太平!

如此胸怀气魄,不要说一般人,就是古代贤皇良相也无法相比啊!

而马一浮在抗战国难之际,特地提出这四句话来,就是要大家:

须知人人有此责任,人人具此力量,切莫自己诿卸,自己菲薄。

此便是“仁以为己任”的榜样,亦卽是今日讲学的宗旨,愼勿以为空言而忽视之。

那么,马一浮是如何阐述这四句话,且听我一一道来。
今天先讲马一浮是如何阐释“为天地立心”。
原文为:

《易·大传》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剥》《复》是反对卦。《剥》穷于上,是君子之道消。《复》反于下,是君子道长。伊川《易传》以为动而后见天地之心。

天地之心于何见之?于人心一念之善见之。故《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程氏遗书》云:“一日之运,卽一岁之运;一人之心,卽天地之心。”盖人心之善端,卽是天地之正理。善端卽复,则刚,浸而长,可止于至善,以立人极,便与天地合德。故“仁民爱物”,便是“为天地立心”。

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心以恻隐为本。孟子言四端,首举恻隐,若无恻隐,便是麻木不仁;漫无感觉,以下羞恶、辞让、是非俱无从发出来。故“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心之全德曰仁。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先从第二段讲起:

马一浮自问:“天地之心从哪儿能够见到呢?”然后自答:“就是从人心那一念之善处见之。”接着又以《礼运》、《程氏遗书》中的话作为论据来论证,然后再加以阐扬。最后的结论就是:“仁民爱物”便是“为天地立心。”

这便是一层含义:仁民爱物→为天地立心

原来,天地虽浩大无比,而天地之心却可以从你我的一念之善处立起。发自内心的爱民爱物,就是“为天地立心”。

再看第三段,马一浮继续阐明学者如何为天地立心:

天地是以生养万物为心的

人心是以恻隐之情为本的

由此,天地与人心就在根本上有一同质的核心,就是生养与恻隐。

孟子也以恻隐为四端之首(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有了恻隐,便有了爱怜,有了生养,就不是麻木不仁;而如果漫无感觉,那些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都无法生发出来。
所以说:天地的大德叫“生”,而人心的全德叫“仁”。
为什么天地的大德叫“生”呢?

这个如果大家设身处地想一下,很好理解。天地对于万物、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最大的恩德可不就是“生”吗?如果没有“生”,大家何以出现?

可是,为什么又说“人心之全德曰仁”呢?“仁”是什么?“仁”的涵义博也大也,而其核心是发自内心的大爱,这种大爱至为深广,可谓极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所以成己成物——就是最终成全了自己的同时成全了万物,或者说成全了万物的同时成全了自己。这是笔者当下的粗浅体会,而要真正认识“仁”、实践“仁”,还要不断地修行。

马一浮说:学者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认识“仁”、追求“仁”,喜好“仁”、讨厌“不仁”。所以,他说的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只有把这个“不断”做好,才是“为天地立心”。

由上可见,“为天地立心”,就是从自己一心之善处着手,从恻隐之心处修行,但这不是一个静态的标杆,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的过程。如果不了解这个,你就没有真正了解如何为天地立心。

让我们最后返回到第一段话。这段话,马一浮是从《周易》的《复》卦说起来的。

复卦是周易第二十四卦。震下坤上,即雷在地中。最下面的一爻为阳爻,上面的五个爻都是阴爻。这个卦挺有意思,就是有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就像一个星期,星期一你出门,没走多远就回来,没有大问题,大吉。这是最下面的阳爻所预示的,要你多修身。星期二又很好地回来了,也是吉的。这是倒数第二爻。星期三你出去了,虽然皱着眉头回来了,但没有危险,仍然是吉。这是倒数第三爻。星期四,你半路上又独自回来了。为什么返回呢?因为你服从了道义,自然是没有害的。这是倒数第四爻。星期五,关键的时候你还是把持住自己,促迫地回来了,没有悔恨。这是倒数第五爻。第六天才是凶的,因为迷路了,迷失了自我。好在,如果内心有正道,不迷路了,那就好好修行,终究还会重见生机。
图片

这个卦的彖词中有“《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就是在表明,要见天地之心,有个反复的过程。

所以,如何为天地立心呢?

就要从自己的恻隐之心出发,不断地寻求真理而止于至善,虽然中间会有反复的过程,但只要自己的出发点是对的,再加上不断反省、不断探寻,终究会把天地之心立起来。

这就是当下我对这些话的理解。

一篇对佛道人士来讲大不敬的文。慎看。

王屋山住了一位老僧,他自己盖了一座茅庵,平常就一个人独自住在里面,早晚诵经。僧人吃得也简单,每天只采一些药苗松子吃。
僧人讲究,每次吃完东西,都会来到溪涧里洗澡。
他一个人在这片地方待了很多年,当地人都多多少少知道有他这么个人存在。

忽然一天,僧人茅庵前来了一个道士。
道士穿着破破烂烂,来到门口,敲了门后非要在老僧这住一宿再走。

老僧生性孤僻,又厌恶道士浑身俗气,不愿意他住下来。

道士开始耍无赖,
就让我住住嘛,佛道不分家。
从混沌以来,才知道有佛。法师您现在是佛弟子,而我呢,是道的弟子。为什么不让我住一晚,陪你聊聊天,论论道呢?

老僧冷哼一声,
我是佛弟子,所以不知道你们道有哪里能比得上我们佛。

道士开始侃侃而谈,
道是什么呢?道啊,存在于亿劫之前,能生天、生人、生万物。有了道,天地间才有人,有了万物。
这就是我所说的道。
亿劫之前,人就都知道它并尊敬它,你身为法师,却连这个都不懂,那简直连人都称不上了。

老僧继续冷笑,
我佛自恒河沙劫之后,就被尊称为世尊。大庇天下众生,恩泽普惠大地。我可是从没听过你们这个区区小道能与佛相抗衡。

让我来给你讲一讲释迦牟尼佛的来历。
他本是国王之子,一开始时,他舍弃王位,进入雪山,乘历劫以来所证得的功德,来证今世之果。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说的就是我们佛,所以才能降服邪魔外道。
等到现在,听说的就少了。
我问你,你的太上老君,又是谁的儿子?又在哪里修行证果的?

呵,在教派事迹中,可是从没听闻过他的修道、成道以及传道经历啊,也没见他做出过什么贡献,你怎么和我们佛比?

道士辩解道,
太上老君降生于天地间,作为这一劫世的道祖,是从周朝开始的。
他浮紫气,乘白鹿,你去打听打听,这人间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至于十洲三岛,三十六洞天的神仙,二十四化的灵异,即使五尺童子都知道。

以你这庸庸碌碌这么一点见解就敢蔑视我们道祖?

呵,说起你们的佛,他舍弃父母,翻越城墙,受穿膝之苦。又和外道斗法求胜,这又值得一提了?
要按这个来说,佛也只不过是群魔之中更强一点的一个罢了。

我天地人与万物,本来就不依赖佛而生,现在即使没有佛了,也对天地万物没有半点损害。
你可千万别再说世尊,世尊了。自己说自己世尊,那世上的人肯定不尊,可别再称世尊了,简直笑死人了。

老僧变了脸色,他怒斥道,
就是要有你这样的人,假如没有你这样的人,那阿鼻地狱顿时成空。

道士也勃然大怒,伸出胳膊就要打老僧。
老僧坐在蒲团上,只是合掌闭目,任凭他跃跃欲试。

不久,就在一片争执中,一个樵夫走过来了。
他看两人架势就知道又是他娘的佛道之争。
将柴一丢,樵夫他有话要说。

你们两个都是父母生养的,长大了却不知道奉养父母。
你们都住在帝王的疆土上,却不对帝王俯首称臣。
你们不劳作就吃饭,不养蚕就穿衣。
不但在人间苟且偷生,反而在这叽叽歪歪争什么佛道长短。滚滚滚!别住在我山上,骚扰住在山里的人。

说罢,樵夫竟然随手取出火种,将老僧的茅庵给烧了。
一僧一道看着面前的熊熊烈火,顿时哑口无言。

这还不算完,气咻咻的樵夫拎起斧头想杀了两人。老僧这才大惊失色,急忙跳到地上,化为一个铁铮。
道士呢,也原地一滚,化为了一个龟背骨。

这才知道,两人也不是什么道士,也不是什么和尚,而是两只妖精。

——潇湘录
#妖怪档案馆#

这作者也太敢了。佛道妖,全给得罪了一遍。人大获全胜。
万岁!人!

志在天下的孙权,却因为目光短浅,错过了唯一能够夺取天下的机会!

我们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东吴没有什么好印象。尤其是它私自败盟,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擒杀了关羽,更是让我们不耻。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三国三国,少一国都不能称其为三国。如果没有吴国的参与,就不会有三国这个时代。东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它也是一个想要争夺天下的集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东吴夺取天下的方略做一番探讨。

一、东吴的野望。

在三国的历史里,我们对诸葛亮的《隆中对》都十分熟悉。估计很多人都还背过,朗朗上口。蜀汉日后就是按照《隆中对》里的方略,进行了一步步的战略行动。但是,东吴同样也有夺取天下的方略,那就是孙权和鲁肃的《榻上问对》,了解它的人就不如《隆中对》多了。

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当年周瑜将鲁肃推荐给孙权,孙权和鲁肃相谈甚欢。于是孙权独自把鲁肃留下,商谈天下大事。这就是东吴有名的《榻上问对》。《三国志鲁肃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孙权)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馀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在这里,鲁肃提出了东吴夺取天下的战略方案,那就是夺取荆州,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帝号以图天下。这个方案得到了孙权的认可,在日后的东吴的战略行动上,处处体现了这个方案的影子。

二、赤壁之战后的形势。

在孙权和鲁肃制订夺取天下的方案时,刘备还没有来到荆州。后来刘备到荆州后,得到诸葛亮的辅佐,采纳了《隆中对》的方案,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到曹操南下,夺取荆州的时候,孙权面临曹操的巨大的军事压力,内部投降的呼声很高。但是孙权内心不愿意投降,在得到周瑜、鲁肃的支持后,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了曹操。曹操看南方一时难以平定,被迫留下部分兵力守卫要点,主力撤回北方。

在赤壁之战后,东吴按照它的战略方针,把注意力放在长江沿岸的要点上。东吴的目标是南郡,周瑜率领东吴的主力和曹仁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战。《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瑜、仁相守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最终,东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夺取了江陵,实现了全据长江的设想。

而刘备集团则迅速南下,夺取了江南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并且依靠四郡的资源,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实力。这时的刘备集团不是当初的弱小势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这样,孙刘两家之间就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东吴如何处理盘踞在自己的腹地的刘备集团。周瑜等人的建议是,收服刘备,为己所用。比如说扣押刘备主要将领,用声色去腐蚀他们。使刘备集团群龙无首,分化瓦解。但刘备集团的君臣都是以匡扶汉室江山为己任的,这些手段难以达到目的。再加上鲁肃等联盟派从中周旋,这些建议没有被孙权采纳。

最终,经过鲁肃的中间努力,双方采用了一个比较明智的解决方案--“借荆州”。

三、借荆州的影响。

借荆州,是孙权心里的一个刺。借荆州,实质上只是借了南郡一个郡。但是由于这个南郡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导致了多年以后,孙权依然因为借荆州这件事对鲁肃耿耿于怀。《三国志吴书九》中,孙权评价鲁肃说,“(鲁肃)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可是,如果我们客观的来看待这件事情,就会发现,鲁肃借荆州不但不是他的短处,反而是他的长处。

当时,刘备按照《隆中对》的方案,需要一个出兵宛洛的战役出发地,于是向孙权提出借荆州的要求。鲁肃居间调停,孙权答应了刘备的要求,将从曹魏手中浴血奋战夺来的南郡借给了刘备。

在当时的情况下,东吴虽然全据长江,但是刘备被包围在腹心之中。东吴站在第一线,抵抗着曹魏的全部压力。而刘备则躲在东吴的身后,一面发展自己的势力,一边等待时机。这对东吴是不利的。

而刘备集团也不甘心被包围的境地,为了完成《隆中对》的构想,它也需要南郡这个要地,做取益州和北伐的基地。这样,在鲁肃的周旋下,双方达成了协议。刘备的兵力被送上第一线,减轻了东吴的压力,使得东吴可以专意淮南。因此,史书说,“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可见这件事给曹操心理冲击之大。

但是,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真实意图并不是帮助刘备实现《隆中对》。他的真实意图是给刘备一条出路,好把刘备的势力从荆州撵走。这是他和鲁肃战略意图的分歧所在,也正是这个战略意图的分歧,导致了日后败盟的发生。

四、不可逾越的障碍合肥与张辽。

孙权在和刘备虚与委蛇的同时,也在淮南对曹军进行了多次交锋,各有胜负。但是,南郡一直是孙权的一块心病。南郡不回到自己的手中,孙权睡不安席。

当孙权得知刘备取益州的消息后,一怒一喜。怒的是,刘备阻止孙权取益州的行动,反而自己去获取益州。喜的是,刘备既然有了益州的地盘,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要回荆州,把刘备的势力驱逐出去。

可按照《隆中对》的计划,南郡是北伐宛洛的出发地,刘备是绝不可能还给东吴的。因此,刘备推脱说得了凉州再还。孙权一怒之下,出兵湘水,双方差点火拼。当时曹操入侵汉中,刘备怕益州有失,与孙权以湘水为界,平分江南四郡,双方暂时和解。

刘备自以为事情到此为止,可他不知道,在孙权心里,江南四郡全部给东吴也比不上南郡,将来不管怎么样,也要拿回南郡。

孙权在荆州问题告一段落后,就把目光回到淮南来。这次他的目光盯上了曹魏在淮南的重要据点合肥。合肥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清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称合肥为“淮右襟喉,江南唇齿。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因此,孙权对合肥也是志在必得。

可是这一次,孙权遇上了他人生的克星张辽。十万大军竟然打不下七千曹军守卫的合肥城。刚一遭遇,张辽就直杀入孙权麾下。这时,孙权露出了他外强中干的真面目,竟然吓得逃上高冢躲避。连当年不愿意进院墙内躲避的袁绍都不如,使得全军丧胆。接下来攻城不克,撤军时被张辽在逍遥津突袭,险些丢了性命。

这一仗,张辽威震东吴,孙权彻底丧失了进攻淮南的勇气。多年以后,孙权还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坐镇淮南的张辽成了孙权无法逾越的障碍。

五、天下之大机。关羽的襄樊之战。

孙权不得不再次把目光回到了荆州的方向。淮南打不下来,但有长江和自己的水军,暂时可以保证安全。可是,南郡一直在刘备手中,终究是心腹之患。这时,鲁肃已死,接替鲁肃的吕蒙迎合孙权,说出了夺回荆州的设想。据《三国志吕蒙传》记载:

初,鲁肃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辅协,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曰:“(今)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何赖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

孙权吕蒙君臣的这段对将来的战略方案的产生,主要原因是东吴的联盟派的主导者鲁肃已死,剩下的这些以吕蒙为代表的人已经对刘备方面不满已久,这时都爆发了出来。这些人认为,刘备集团的崛起是依靠东吴的赤壁之战起家,而现在发展以后,以刘备关羽为首的刘备集团对自己不但没有感恩之心,反而怀有恶意。

如果是这样,还不如除掉关羽,夺回荆州。有自己的水军为后援,根本没有必要害怕曹操和关羽。孙权也认可了这个设想。这实际上,孙权集团又回到了“全据长江”的老路上来。这个时候,孙权集团已经决定武力夺回荆州,把刘备的势力赶回西川。

可怜刘备集团对孙权集团的战略变化毫无察觉。关羽已经成了孙权的目标,荆州成了东吴砧板上的肉,刘备集团还在做着结好孙权的美梦。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活捉于禁,斩杀庞德。紧接着,东吴和曹操勾结。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成功。关羽走投无路,大军溃散,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

两年之后,又发生了夷陵之战。陆逊在夷陵火攻刘备七百里连营,大败蜀军。自此,三国的疆界格局基本确定了下来。

六、东吴取得天下的关键。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东吴终于达到了“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但是,就最后的东吴的形势来看,战略态势没有得到多少改善,甚至还有恶化的趋势。

在西段,西有蜀汉的威胁,北有襄樊的威胁,被迫投入大量兵力防守。在东段,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守江必守淮”。淮南曹操占有合肥要地,东吴根本无法把势力扩张到淮河一线。因此,曹魏随时可以把兵力前出到长江一线。东吴本身兵力有限,又增加了更多的防区,根本失去了北伐的能力。孙权和鲁肃的问对里面的争夺天下的预想成了一句空话。终三国时期,东吴也未能改变自己的被动防御态势,直到灭亡。

那东吴难道就没有夺取天下的机会了吗?如果我们对整个过程进行缜密的分析,我们还是认为是有的。这个机会,就在关羽的襄樊之战的时候。

首先,孙权有着其他两个集团都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外交优势。曹刘两家视为死敌,号称汉贼不两立。而双方又都和孙权有姻亲的关系。这就使得孙权集团拥有得天独厚的外交优势。有了这个优势,孙权可以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也可以在最关键的时候撕破盟约,收取最大利益。孙权不必担心刘备集团对自己背盟,而自己随时可以选择对关羽袭击的时机,这个优势可以给孙权带来巨大的利益。

第二,关羽北伐,能够削弱曹魏的实力,对东吴有很大的好处。在关羽获胜的情况下,会大幅度的削弱曹魏的势力,减轻东吴下一步进取中原的压力。在这个时候,孙权集团应该把主要的兵力投入淮南战场,尽快解决合肥这个钉子。如果能够夺取合肥,控制淮河一线,不但会改善长江的防御态势,还可以为下一步逐鹿中原做好准备。

第三,背盟的时机。要达到孙权的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必须拿回南郡。但是由于有《隆中对》的战略部署,刘备集团是不可能归还南郡的。要拿回南郡就必须败盟,袭取荆州。那么,败盟的时机十分重要。不能早,也不能迟。

如果早的话,等于东吴为曹魏解围,并可能和关羽拼得两败俱伤。如果迟的话,关羽立足已定,就失去机会。所以,时机的拿捏是关键中的关键。

当关羽和曹魏陷入对峙状态的时候,东吴要采取援助的姿态,并给予关羽粮草甚至兵力的援助,让关羽和曹魏拼得两败俱伤。如果关羽能够拿下襄阳樊城,给曹军严重打击,而自己也损失惨重的时候,这个时候背盟袭击是最好的时机。如果关羽拿不下襄樊,但是和曹军拼得两败俱伤,被迫撤军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袭取荆州的时机。

如果能够把握好时机,造成曹军和关羽两败俱伤,东吴取得西控荆襄,东控淮河的态势,那么,东吴还是很有可能夺取天下的。而孙权掌握着选择时机的主动权,是应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但是,由于东吴君臣的目光短浅,行事拙劣,夺取荆襄失之过早,使得曹魏没有受到应有的打击。又没能够控制淮河荆襄一线,战略态势没有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还因此产生了夷陵之战的连锁反应,虽然获胜,可自己也损失惨重,造成了吴蜀两国两败俱伤的结果。这使得曹魏坐收渔利。最终,曹魏一家独强,吴蜀两国苟延残喘,必然灭亡的格局固定了下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信任是是夏日清凉的风,冬日里燃烧的炉火;信任是人与人的率真,心与心的坦诚;信任是做人的美德,人生的境界。#阳光信用[超话]#[草泥马]#阳光信用# [草泥马]#
  • 精致女孩真的“达咩”我一直认为我的牙齿状况应该是属于还不错的,平时也很少因为牙齿的原因去看医生,但好像随着年纪的增长我的牙齿也开始跟我耍性子了,牙齿比之前更敏感
  • 点的tips:我们一般的都是p2,叫作wz,但是有时候就算选了大表情也会掉(譬如我)所以大家可以点p1的叫作nz,这个一般会直接计算到数里面不会掉量!其实看上去
  • 气血不足,气色不好,经期紊乱,多囊卵巢综合症,宫壁薄,这些问题都可以打干细胞调养。气血不足,气色不好,经期紊乱,多囊卵巢综合症,宫壁薄,这些问题都可以打干细胞调
  • 蓮師說:這樣的人,會把上師當成像是佛一樣來看待,會有真正的虔诚之心,視珍貴的口訣如解脫所化的甘露,他們是真正誠心相信上師和教法及口訣,因為真正的了解佛法後,產生
  • 在“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记忆旅行”的主题下,借舞蹈为契机,以如同个人自传式以下全换边伯贤灿烈e 版折叠海报两张,e 版透卡一张chen 特别版折叠海报一张,特别版卡
  • 我自己也不知道焦虑什么,感觉生活和平时也差不多,在担心疫情的同时,自己真心觉得很难得遇到这样的一家人居家的日子。你看甜馨,或者看考拉,她们身上好像总透露着一股懂
  • 关于《僧伽吒经》的功德,世尊做了如下重要开示: 尔时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萨埵,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
  • 分享一下姐妹们的恋爱突然很感慨我从来都是个现充,喜欢出去玩的人我希望能和喜欢的人去很多地方 去看很多风景 ysw听到以后只会不屑的说我只知道吃喝玩乐 我肤浅
  • 一位上海某俱乐部的人士表示:“北方的冬天实在太冷了,气候或者场地条件不大适合进行足球比赛,所以我们才会考虑将主场调整到南方城市去的。为此,作为赛事主办方的中足联
  • 一见面,陈导便问林蓓蓓,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做,不仅辜负了团里领导对你的培养,也浪费了自己的天赋?刘宁跟林蓓蓓说,我妈对你只有一个小要求,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媳妇抛头露
  • #中医养生##江苏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超话]##江苏师大抗疫专项社会实践#打卡第二天 生命科学学院 张志华健康美食 ​​​自己早早的起床去超市买菜,把菜买回
  • ”他曾经在战争的哀伤中,用“上帝之手”的胜利安慰了阿根廷;三十多年过去了,人们依旧记得那场英阿大战。昨天是农历六月初六,传统中开门天⛩ 赐福赦罪,补好运气的日子
  • 这并非一本一般意义上的游记或风景写生集,而是关于长江的一次严肃的“田野调查”— —两位作者带着对生活的赞美和关怀,对长江大胆地进行了一场艺术性和纪录性并存的考察
  • 听着耳边 滴答滴答悦耳的情话 飞快的回答看着眼前 滴答滴答从前的景色 也有过变化七年之后 滴答滴答我们还在这 不曾离开过先把世界怪罪再丢失蔷薇是他人恶意的包围你
  • #欧诗漫品牌代言人任嘉伦##任嘉伦请君##任嘉伦陆炎# #请君# ✨ 任嘉伦暮色心约| 任嘉伦请君 | 任嘉伦无忧渡 | 任嘉伦与君初相识|任嘉伦宣夜 |任嘉伦
  • #星座爱情# #星盘# #十二星座#谁又念我月下的等待,谁又记得我在黑夜里的忧伤看不穿黑夜的颜色,猜不透你眼中的结局,一场回忆,一场梦,只愿在梦里不醒来。天
  • 你懊悔、愤怒、自责,甚至更委屈,最后,经历失败的你,只能舔着脸回家…… 好像,很多年轻人都会经历这一遭,怎么说呢,就好像是大多数人人生必须经历的劫,再回头亲人朋
  • 今天是第91个#世界动物日#,@环球少年地理 @喜马拉雅 探险之旅即将启程,快和我一起“打开自然的大门,聆听动物的心声”《环球少年地理》中有大量孩子们喜欢的千奇
  • 使用后一天的肌肤都是zui佳.状.态,即使用了粉.底,肌肤还是妥妥滋.润.通.透的。代购招代理,招长期代理,长期招代理#唇部护理#、#平价美妆#、#底妆#、#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