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沉默的真相》透过歌声与旋律
让我们听见来自他们内心的呐喊
代价这么大,换来的真相是如此沉重
一次次刺痛着内心
#音乐剧沉默的真相# 自巡演以来
就成为了许多观众心目中精彩与高质量的代名词
这个关于黑暗与光明的篇章即将开启
早鸟优惠倒计时→https://t.cn/A6SczaJh
早鸟优惠 :
2022年 8 月 12日 — 8 月 21日
在官方渠道购买580以及480票价
即享受早鸟7折优惠(不叠加其他优惠)
380票价即享受早鸟75折优惠(不叠加其他优惠)
280 、180、100元不参与早鸟票
可以使用会员优惠折扣
当黑夜降临
有人与黑暗共舞
也有人舍命燃灯
这个讲述“权与法”,“罪与罚”,“善与恶”的社会推理作品,深度挖掘现实题材,带给人们一场对人性的凝视,以及对光明和正义的期望。
9月11日 #琼花大剧院#
纵使长夜难明,但黎明终将破晓
#音乐剧沉默的真相[超话]# @缪时客

让我们听见来自他们内心的呐喊
代价这么大,换来的真相是如此沉重
一次次刺痛着内心
#音乐剧沉默的真相# 自巡演以来
就成为了许多观众心目中精彩与高质量的代名词
这个关于黑暗与光明的篇章即将开启
早鸟优惠倒计时→https://t.cn/A6SczaJh
早鸟优惠 :
2022年 8 月 12日 — 8 月 21日
在官方渠道购买580以及480票价
即享受早鸟7折优惠(不叠加其他优惠)
380票价即享受早鸟75折优惠(不叠加其他优惠)
280 、180、100元不参与早鸟票
可以使用会员优惠折扣
当黑夜降临
有人与黑暗共舞
也有人舍命燃灯
这个讲述“权与法”,“罪与罚”,“善与恶”的社会推理作品,深度挖掘现实题材,带给人们一场对人性的凝视,以及对光明和正义的期望。
9月11日 #琼花大剧院#
纵使长夜难明,但黎明终将破晓
#音乐剧沉默的真相[超话]# @缪时客

一座有着2000年历史的女贵族墓,面积是马王堆的2倍,墓葬规格赶超辛追夫人。曾经被盗墓贼光顾过3次,出土珍贵文物5000余件,精品数件。
1993年7月,湖南长沙一所高校校园内,某工程队在建筑施工中发现了一座西汉古墓。其墓葬面积高达10000平方米,远远超过了马王堆汉墓。
那么,在西汉时期,长沙有何历史背景,古墓竟然接二连三,尽显奢华,如此惊世骇俗呢?
据史书记载,西汉朝代的长沙国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定都临湘(今长沙),是湖南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诸侯封国。
长沙国自帮助刘邦打下天下的功臣之一吴芮伊始,沿封共传5代,终于公元前156年,历时46年。
这座古墓位于一个海拔71.2米的山丘上,占地20余亩。挖掘时发现“渔阳”和“长沙后府”的字样。
再结合墓里面发现的陛下赐物——“陛下所以赠……”字迹,专家由此推断:墓主人有可能是长沙国的王后。
至于“渔阳”二字,只有解释为或为墓主人名称,要么就指封地,故称“渔阳墓”。
墓葬年代为西汉早期汉惠帝、汉文帝期间。
说起渔阳墓的墓葬,真的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当考古队员们清理完墓坑泥土后,映入眼帘的一幕场景简直如梦如幻,让在场所有人员目瞪口呆!
墓室内,由近500根柏木堆砌而成的“黄肠题凑”惊现于世。
这可是当时君王级别的大墓最高等级葬制。“黄肠题凑”其实是个组合词,概指椁室用一段段枋木心垒起来的大型木结构,属“天子之制”。
“黄肠”,即黄色的柏木心;“题凑”呢,则是指用枋木垒椁墙时,木头的端头都是朝向里面的。
“黄汤题凑”形成的“椁室”,就是用柏木围好外椁墙后,再分隔出一个个房间,此座墓葬共用木材200立方米,“梓宫”、“使房”一应俱全。
整座古墓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品”字,主墓居中,左、中、右三座陪葬坑依次排列。主墓为带斜坡墓道的岩坑竖穴木椁墓,全长37米。
主墓有坡度,属岩坑竖穴木椁墓。墓室内经过人工拍打修治,全是由青膏泥涂抹四周墙壁,有用火灼烤的痕迹,光滑平整,并使用了大量的木炭进行填充,有利于防潮。
靠后正中间的位置就是棺室。入葬时先放棺木进去,再用厚实的木板盖上,然后用土掩埋。
渔阳墓用土是特制的:把坚硬的岩石粉碎,用专门从外面运来的河塘淤泥搅拌混合后再使用。
回填时一层又一层地反复夯打,墓室底部距离地面封土最高点的深度为16米。
这说明那时人们就有反盗意识,如此泥土中掺杂碎石,增加了盗掘的难度,以至于考古发掘时也费事不少。
所谓“梓宫”,是指梓木制作的寝宫;“偏房”即是帝王墓中供吊祭者休息用的侧室。
更令人惊讶的是,“渔阳”王后墓葬的题凑木材都是上等楠木,零零总总的多达501根!
“渔阳”墓出土各类文物包括:金、玉、铁、玛瑙、漆、竹、木、丝织品及陶器等近5000多件。
3座陪葬坑为庖厨坑、车马坑、陶牲俑坑,有大量日用的陶器和陶礼器、车马器和100件陶牲俑等。
尤其是在墓道与墓室结合部,有一堆木骨泥胎的“偶人”:全身彩色绘制,鹿角插在头顶上,竹垫打底,两臂伸直,栩栩如生,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完整的“偶人”。
还有两件一级文物:“渔阳”云凤纹漆耳杯、“渔阳”凤鸟纹漆耳杯;一件二级文物“渔阳”三角纹漆耳杯。
其他如:圆形的铜镜、巨大的壁画、玉璧;玉贝12枚;一套玉组佩中,有质地上乘,雕工精湛的玉璧、玉瑗23块,最大的一面径达25.9厘米,两面皆刻龙纹,精美绝伦。
渔阳墓室中还出土了一套三件早已失传的木质乐器——“五弦筑 ”,造型优雅别致,保存完整,极为罕见。
其中一件琴身修长,桃形琴首,长117厘米,宽11厘米,高6厘米,是我国迄今唯一的一件筑乐器实物,在古乐器专家们眼中堪称珍宝。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这句荡气回肠的诗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燕国勇士荆轲西刺秦王之时,在易水之上击筑而歌。春秋战国时期风云再现,英烈悲壮情景历历在目。
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三个盗洞。专家们根据现场残留的盗墓工具等推断,有两个盗洞应该是汉代盗贼所为,另一个盗洞来自于唐朝。
如果不是被盗墓3次,其文物数量应该远远不止于此,令人难以想象。
由于盗墓贼对墓穴密封层破坏严重,导致空气和水进入墓内,棺内尸骨、衣服都已腐烂,连人骨头都找不到一块。如此,对考古研究而言,乃是一大憾事。
西汉长沙王室“渔阳”墓,曾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汉诸侯墓,历史价值巨大而深远。

1993年7月,湖南长沙一所高校校园内,某工程队在建筑施工中发现了一座西汉古墓。其墓葬面积高达10000平方米,远远超过了马王堆汉墓。
那么,在西汉时期,长沙有何历史背景,古墓竟然接二连三,尽显奢华,如此惊世骇俗呢?
据史书记载,西汉朝代的长沙国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定都临湘(今长沙),是湖南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诸侯封国。
长沙国自帮助刘邦打下天下的功臣之一吴芮伊始,沿封共传5代,终于公元前156年,历时46年。
这座古墓位于一个海拔71.2米的山丘上,占地20余亩。挖掘时发现“渔阳”和“长沙后府”的字样。
再结合墓里面发现的陛下赐物——“陛下所以赠……”字迹,专家由此推断:墓主人有可能是长沙国的王后。
至于“渔阳”二字,只有解释为或为墓主人名称,要么就指封地,故称“渔阳墓”。
墓葬年代为西汉早期汉惠帝、汉文帝期间。
说起渔阳墓的墓葬,真的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当考古队员们清理完墓坑泥土后,映入眼帘的一幕场景简直如梦如幻,让在场所有人员目瞪口呆!
墓室内,由近500根柏木堆砌而成的“黄肠题凑”惊现于世。
这可是当时君王级别的大墓最高等级葬制。“黄肠题凑”其实是个组合词,概指椁室用一段段枋木心垒起来的大型木结构,属“天子之制”。
“黄肠”,即黄色的柏木心;“题凑”呢,则是指用枋木垒椁墙时,木头的端头都是朝向里面的。
“黄汤题凑”形成的“椁室”,就是用柏木围好外椁墙后,再分隔出一个个房间,此座墓葬共用木材200立方米,“梓宫”、“使房”一应俱全。
整座古墓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品”字,主墓居中,左、中、右三座陪葬坑依次排列。主墓为带斜坡墓道的岩坑竖穴木椁墓,全长37米。
主墓有坡度,属岩坑竖穴木椁墓。墓室内经过人工拍打修治,全是由青膏泥涂抹四周墙壁,有用火灼烤的痕迹,光滑平整,并使用了大量的木炭进行填充,有利于防潮。
靠后正中间的位置就是棺室。入葬时先放棺木进去,再用厚实的木板盖上,然后用土掩埋。
渔阳墓用土是特制的:把坚硬的岩石粉碎,用专门从外面运来的河塘淤泥搅拌混合后再使用。
回填时一层又一层地反复夯打,墓室底部距离地面封土最高点的深度为16米。
这说明那时人们就有反盗意识,如此泥土中掺杂碎石,增加了盗掘的难度,以至于考古发掘时也费事不少。
所谓“梓宫”,是指梓木制作的寝宫;“偏房”即是帝王墓中供吊祭者休息用的侧室。
更令人惊讶的是,“渔阳”王后墓葬的题凑木材都是上等楠木,零零总总的多达501根!
“渔阳”墓出土各类文物包括:金、玉、铁、玛瑙、漆、竹、木、丝织品及陶器等近5000多件。
3座陪葬坑为庖厨坑、车马坑、陶牲俑坑,有大量日用的陶器和陶礼器、车马器和100件陶牲俑等。
尤其是在墓道与墓室结合部,有一堆木骨泥胎的“偶人”:全身彩色绘制,鹿角插在头顶上,竹垫打底,两臂伸直,栩栩如生,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完整的“偶人”。
还有两件一级文物:“渔阳”云凤纹漆耳杯、“渔阳”凤鸟纹漆耳杯;一件二级文物“渔阳”三角纹漆耳杯。
其他如:圆形的铜镜、巨大的壁画、玉璧;玉贝12枚;一套玉组佩中,有质地上乘,雕工精湛的玉璧、玉瑗23块,最大的一面径达25.9厘米,两面皆刻龙纹,精美绝伦。
渔阳墓室中还出土了一套三件早已失传的木质乐器——“五弦筑 ”,造型优雅别致,保存完整,极为罕见。
其中一件琴身修长,桃形琴首,长117厘米,宽11厘米,高6厘米,是我国迄今唯一的一件筑乐器实物,在古乐器专家们眼中堪称珍宝。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这句荡气回肠的诗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燕国勇士荆轲西刺秦王之时,在易水之上击筑而歌。春秋战国时期风云再现,英烈悲壮情景历历在目。
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三个盗洞。专家们根据现场残留的盗墓工具等推断,有两个盗洞应该是汉代盗贼所为,另一个盗洞来自于唐朝。
如果不是被盗墓3次,其文物数量应该远远不止于此,令人难以想象。
由于盗墓贼对墓穴密封层破坏严重,导致空气和水进入墓内,棺内尸骨、衣服都已腐烂,连人骨头都找不到一块。如此,对考古研究而言,乃是一大憾事。
西汉长沙王室“渔阳”墓,曾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汉诸侯墓,历史价值巨大而深远。

一座有着2000年历史的女贵族墓,面积是马王堆的2倍,墓葬规格赶超辛追夫人。曾经被盗墓贼光顾过3次,出土珍贵文物5000余件,精品数件。
1993年7月,湖南长沙一所高校校园内,某工程队在建筑施工中发现了一座西汉古墓。其墓葬面积高达10000平方米,远远超过了马王堆汉墓。
那么,在西汉时期,长沙有何历史背景,古墓竟然接二连三,尽显奢华,如此惊世骇俗呢?
据史书记载,西汉朝代的长沙国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定都临湘(今长沙),是湖南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诸侯封国。
长沙国自帮助刘邦打下天下的功臣之一吴芮伊始,沿封共传5代,终于公元前156年,历时46年。
这座古墓位于一个海拔71.2米的山丘上,占地20余亩。挖掘时发现“渔阳”和“长沙后府”的字样。
再结合墓里面发现的陛下赐物——“陛下所以赠……”字迹,专家由此推断:墓主人有可能是长沙国的王后。
至于“渔阳”二字,只有解释为或为墓主人名称,要么就指封地,故称“渔阳墓”。
墓葬年代为西汉早期汉惠帝、汉文帝期间。
说起渔阳墓的墓葬,真的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当考古队员们清理完墓坑泥土后,映入眼帘的一幕场景简直如梦如幻,让在场所有人员目瞪口呆!
墓室内,由近500根柏木堆砌而成的“黄肠题凑”惊现于世。
这可是当时君王级别的大墓最高等级葬制。“黄肠题凑”其实是个组合词,概指椁室用一段段枋木心垒起来的大型木结构,属“天子之制”。
“黄肠”,即黄色的柏木心;“题凑”呢,则是指用枋木垒椁墙时,木头的端头都是朝向里面的。
“黄汤题凑”形成的“椁室”,就是用柏木围好外椁墙后,再分隔出一个个房间,此座墓葬共用木材200立方米,“梓宫”、“使房”一应俱全。
整座古墓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品”字,主墓居中,左、中、右三座陪葬坑依次排列。主墓为带斜坡墓道的岩坑竖穴木椁墓,全长37米。
主墓有坡度,属岩坑竖穴木椁墓。墓室内经过人工拍打修治,全是由青膏泥涂抹四周墙壁,有用火灼烤的痕迹,光滑平整,并使用了大量的木炭进行填充,有利于防潮。
靠后正中间的位置就是棺室。入葬时先放棺木进去,再用厚实的木板盖上,然后用土掩埋。
渔阳墓用土是特制的:把坚硬的岩石粉碎,用专门从外面运来的河塘淤泥搅拌混合后再使用。
回填时一层又一层地反复夯打,墓室底部距离地面封土最高点的深度为16米。
这说明那时人们就有反盗意识,如此泥土中掺杂碎石,增加了盗掘的难度,以至于考古发掘时也费事不少。
所谓“梓宫”,是指梓木制作的寝宫;“偏房”即是帝王墓中供吊祭者休息用的侧室。
更令人惊讶的是,“渔阳”王后墓葬的题凑木材都是上等楠木,零零总总的多达501根!
“渔阳”墓出土各类文物包括:金、玉、铁、玛瑙、漆、竹、木、丝织品及陶器等近5000多件。
3座陪葬坑为庖厨坑、车马坑、陶牲俑坑,有大量日用的陶器和陶礼器、车马器和100件陶牲俑等。
尤其是在墓道与墓室结合部,有一堆木骨泥胎的“偶人”:全身彩色绘制,鹿角插在头顶上,竹垫打底,两臂伸直,栩栩如生,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完整的“偶人”。
还有两件一级文物:“渔阳”云凤纹漆耳杯、“渔阳”凤鸟纹漆耳杯;一件二级文物“渔阳”三角纹漆耳杯。
其他如:圆形的铜镜、巨大的壁画、玉璧;玉贝12枚;一套玉组佩中,有质地上乘,雕工精湛的玉璧、玉瑗23块,最大的一面径达25.9厘米,两面皆刻龙纹,精美绝伦。
渔阳墓室中还出土了一套三件早已失传的木质乐器——“五弦筑 ”,造型优雅别致,保存完整,极为罕见。
其中一件琴身修长,桃形琴首,长117厘米,宽11厘米,高6厘米,是我国迄今唯一的一件筑乐器实物,在古乐器专家们眼中堪称珍宝。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这句荡气回肠的诗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燕国勇士荆轲西刺秦王之时,在易水之上击筑而歌。春秋战国时期风云再现,英烈悲壮情景历历在目。
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三个盗洞。专家们根据现场残留的盗墓工具等推断,有两个盗洞应该是汉代盗贼所为,另一个盗洞来自于唐朝。
如果不是被盗墓3次,其文物数量应该远远不止于此,令人难以想象。
由于盗墓贼对墓穴密封层破坏严重,导致空气和水进入墓内,棺内尸骨、衣服都已腐烂,连人骨头都找不到一块。如此,对考古研究而言,乃是一大憾事。
西汉长沙王室“渔阳”墓,曾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汉诸侯墓,历史价值巨大而深远。
作者:允咏
编辑:青草

1993年7月,湖南长沙一所高校校园内,某工程队在建筑施工中发现了一座西汉古墓。其墓葬面积高达10000平方米,远远超过了马王堆汉墓。
那么,在西汉时期,长沙有何历史背景,古墓竟然接二连三,尽显奢华,如此惊世骇俗呢?
据史书记载,西汉朝代的长沙国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定都临湘(今长沙),是湖南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诸侯封国。
长沙国自帮助刘邦打下天下的功臣之一吴芮伊始,沿封共传5代,终于公元前156年,历时46年。
这座古墓位于一个海拔71.2米的山丘上,占地20余亩。挖掘时发现“渔阳”和“长沙后府”的字样。
再结合墓里面发现的陛下赐物——“陛下所以赠……”字迹,专家由此推断:墓主人有可能是长沙国的王后。
至于“渔阳”二字,只有解释为或为墓主人名称,要么就指封地,故称“渔阳墓”。
墓葬年代为西汉早期汉惠帝、汉文帝期间。
说起渔阳墓的墓葬,真的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当考古队员们清理完墓坑泥土后,映入眼帘的一幕场景简直如梦如幻,让在场所有人员目瞪口呆!
墓室内,由近500根柏木堆砌而成的“黄肠题凑”惊现于世。
这可是当时君王级别的大墓最高等级葬制。“黄肠题凑”其实是个组合词,概指椁室用一段段枋木心垒起来的大型木结构,属“天子之制”。
“黄肠”,即黄色的柏木心;“题凑”呢,则是指用枋木垒椁墙时,木头的端头都是朝向里面的。
“黄汤题凑”形成的“椁室”,就是用柏木围好外椁墙后,再分隔出一个个房间,此座墓葬共用木材200立方米,“梓宫”、“使房”一应俱全。
整座古墓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品”字,主墓居中,左、中、右三座陪葬坑依次排列。主墓为带斜坡墓道的岩坑竖穴木椁墓,全长37米。
主墓有坡度,属岩坑竖穴木椁墓。墓室内经过人工拍打修治,全是由青膏泥涂抹四周墙壁,有用火灼烤的痕迹,光滑平整,并使用了大量的木炭进行填充,有利于防潮。
靠后正中间的位置就是棺室。入葬时先放棺木进去,再用厚实的木板盖上,然后用土掩埋。
渔阳墓用土是特制的:把坚硬的岩石粉碎,用专门从外面运来的河塘淤泥搅拌混合后再使用。
回填时一层又一层地反复夯打,墓室底部距离地面封土最高点的深度为16米。
这说明那时人们就有反盗意识,如此泥土中掺杂碎石,增加了盗掘的难度,以至于考古发掘时也费事不少。
所谓“梓宫”,是指梓木制作的寝宫;“偏房”即是帝王墓中供吊祭者休息用的侧室。
更令人惊讶的是,“渔阳”王后墓葬的题凑木材都是上等楠木,零零总总的多达501根!
“渔阳”墓出土各类文物包括:金、玉、铁、玛瑙、漆、竹、木、丝织品及陶器等近5000多件。
3座陪葬坑为庖厨坑、车马坑、陶牲俑坑,有大量日用的陶器和陶礼器、车马器和100件陶牲俑等。
尤其是在墓道与墓室结合部,有一堆木骨泥胎的“偶人”:全身彩色绘制,鹿角插在头顶上,竹垫打底,两臂伸直,栩栩如生,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完整的“偶人”。
还有两件一级文物:“渔阳”云凤纹漆耳杯、“渔阳”凤鸟纹漆耳杯;一件二级文物“渔阳”三角纹漆耳杯。
其他如:圆形的铜镜、巨大的壁画、玉璧;玉贝12枚;一套玉组佩中,有质地上乘,雕工精湛的玉璧、玉瑗23块,最大的一面径达25.9厘米,两面皆刻龙纹,精美绝伦。
渔阳墓室中还出土了一套三件早已失传的木质乐器——“五弦筑 ”,造型优雅别致,保存完整,极为罕见。
其中一件琴身修长,桃形琴首,长117厘米,宽11厘米,高6厘米,是我国迄今唯一的一件筑乐器实物,在古乐器专家们眼中堪称珍宝。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这句荡气回肠的诗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燕国勇士荆轲西刺秦王之时,在易水之上击筑而歌。春秋战国时期风云再现,英烈悲壮情景历历在目。
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三个盗洞。专家们根据现场残留的盗墓工具等推断,有两个盗洞应该是汉代盗贼所为,另一个盗洞来自于唐朝。
如果不是被盗墓3次,其文物数量应该远远不止于此,令人难以想象。
由于盗墓贼对墓穴密封层破坏严重,导致空气和水进入墓内,棺内尸骨、衣服都已腐烂,连人骨头都找不到一块。如此,对考古研究而言,乃是一大憾事。
西汉长沙王室“渔阳”墓,曾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汉诸侯墓,历史价值巨大而深远。
作者:允咏
编辑:青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