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大漠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双麻鞋连起乡村振兴和国际市场】先将大青麻编成辫,然后将麻辫置于平案上盘成麻丝紧密的“千层底”,接下来用麻绳穿紧左右固定鞋底,随后再用编织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鞋耳、鼻梁,最后组合成鞋时用木楦把鞋撑起来,再以耐力麻绳贯穿帮梁、鞋耳、鼻梁,这样,一双传统手工制作的纯麻鞋就成型了。如今,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户掌握了这门技艺,他们要么在工厂车间缝制,要么在家里的炕头上编织,然而他们或许不知道,这些自己亲手制作的麻鞋正在一批批走出国门,成为国外热销产品。
而这一切场景和成果都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甘肃大漠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林创造的“扶贫车间”关系密切。多年前,张维林主要从事劳务输出工作,他在工作中发现,不少农村妇女由于需要在家照看老人和孩子,外出务工不方便,于是他便逐渐产生了设立“扶贫车间”的想法,让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后来,他又观察到,随着绿色消费的兴起,甘谷县特色产品麻鞋等麻编制品的市场潜力巨大,让农村妇女们生产麻鞋是实现产业扶贫的一个好办法。
“甘谷麻鞋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因为甘谷具种植大青麻、编制大青麻产品的历史比较长,编制的麻鞋质量较高,而且轻便柔软、耐湿抗腐、韧长弹性好,具有鲜明的环保特色。”张维林介绍说,甘谷“大漠行”品牌的麻鞋等产品从1996年就开始出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于是,他接手了“大漠行”品牌,注册成立了甘肃大漠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将其技艺推广到更多的“扶贫车间”。
在张维林看来,做好“大漠行”麻鞋具有多重意义:一是由于麻鞋是天然选料,手工制作,工艺独特,很受消费者的青睐;二是利用好麻鞋等麻编产品的口碑,继续销往国际市场可促进当地外贸发展、提高当地外汇收入;三是该产业为劳动密集型,又是高附加值产品,可以安排大量下岗职工和贫困山区剩余劳动力就业;四是该产品大量半成品的生产技术简单,可以分散到千家万户,适合下岗职工和残疾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工生产,充分发挥扶贫助残作用,尤其给贫困山区广大的农村妇女提供了就业天地;五是该产品属农村经济作物深加工产品,规模化的生产拉动了对大青麻需求量的增长,这有利于促进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起到下游产品带动上游产品的拉动升级作用,带动农民致富;六是为妇女就业再就业提供了培训基地,该公司已被甘谷县妇联、县扶贫办确定为农村贫困妇女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
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张维林在产品研发和产品质量上也下了大功夫,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申请并获得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产品也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04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国休闲农业产品创意金奖”“全国市场消费者首选放心品牌”“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金奖”……
如今,甘肃大漠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是一家专门从事麻编工艺制品研制开发和生产的出口型企业,其产品主要有麻凉鞋、麻拖鞋、休闲鞋,运动鞋、职业鞋和各种帽、包、座垫、装饰腰带等100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大青麻为主要原材料的系列化产品。产品已销售到美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前不久,该公司还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将麻鞋销往了尼泊尔。
“疫情以前,我们的订单多得接不过来,收入可达5000万元左右。加上之前可以参加广交会等外贸展会,让我们能更好接触到外国客户,从而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张维林说,但是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出口额下降到几百万元的水平。在天水市商务局的帮助下,现在我们开始将产品以跨境电商的方式进行交易,但外贸出口渠道仍然有限,还需要与外贸公司合作,进一步稳住国际市场。(中国贸易报记者 张凡)

而这一切场景和成果都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甘肃大漠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维林创造的“扶贫车间”关系密切。多年前,张维林主要从事劳务输出工作,他在工作中发现,不少农村妇女由于需要在家照看老人和孩子,外出务工不方便,于是他便逐渐产生了设立“扶贫车间”的想法,让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后来,他又观察到,随着绿色消费的兴起,甘谷县特色产品麻鞋等麻编制品的市场潜力巨大,让农村妇女们生产麻鞋是实现产业扶贫的一个好办法。
“甘谷麻鞋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因为甘谷具种植大青麻、编制大青麻产品的历史比较长,编制的麻鞋质量较高,而且轻便柔软、耐湿抗腐、韧长弹性好,具有鲜明的环保特色。”张维林介绍说,甘谷“大漠行”品牌的麻鞋等产品从1996年就开始出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于是,他接手了“大漠行”品牌,注册成立了甘肃大漠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将其技艺推广到更多的“扶贫车间”。
在张维林看来,做好“大漠行”麻鞋具有多重意义:一是由于麻鞋是天然选料,手工制作,工艺独特,很受消费者的青睐;二是利用好麻鞋等麻编产品的口碑,继续销往国际市场可促进当地外贸发展、提高当地外汇收入;三是该产业为劳动密集型,又是高附加值产品,可以安排大量下岗职工和贫困山区剩余劳动力就业;四是该产品大量半成品的生产技术简单,可以分散到千家万户,适合下岗职工和残疾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工生产,充分发挥扶贫助残作用,尤其给贫困山区广大的农村妇女提供了就业天地;五是该产品属农村经济作物深加工产品,规模化的生产拉动了对大青麻需求量的增长,这有利于促进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起到下游产品带动上游产品的拉动升级作用,带动农民致富;六是为妇女就业再就业提供了培训基地,该公司已被甘谷县妇联、县扶贫办确定为农村贫困妇女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
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张维林在产品研发和产品质量上也下了大功夫,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申请并获得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产品也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04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国休闲农业产品创意金奖”“全国市场消费者首选放心品牌”“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金奖”……
如今,甘肃大漠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是一家专门从事麻编工艺制品研制开发和生产的出口型企业,其产品主要有麻凉鞋、麻拖鞋、休闲鞋,运动鞋、职业鞋和各种帽、包、座垫、装饰腰带等100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大青麻为主要原材料的系列化产品。产品已销售到美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前不久,该公司还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将麻鞋销往了尼泊尔。
“疫情以前,我们的订单多得接不过来,收入可达5000万元左右。加上之前可以参加广交会等外贸展会,让我们能更好接触到外国客户,从而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张维林说,但是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出口额下降到几百万元的水平。在天水市商务局的帮助下,现在我们开始将产品以跨境电商的方式进行交易,但外贸出口渠道仍然有限,还需要与外贸公司合作,进一步稳住国际市场。(中国贸易报记者 张凡)

【海南自贸港市场主体突破200万户】“《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实施两年多来,相关部门和海南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家发改委9月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黄微波介绍说,自贸港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围绕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以及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比如,出台了自用生产设备、交通工具及游艇、原辅料“一负两正”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实施了企业和个人所得税15%优惠政策及金融开放等支持政策,在重点区域开展了“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试点、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等,这些都为自贸港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黄微波表示,得益于自贸港政策的红利,海南外贸外资增速取得历史性跨越。货物贸易方面,2021年增长57.7%,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6%,增速快于全国46.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二位。服务贸易方面,2021年增长55.5%,比全国快39.4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取得重要突破,近两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2.6%,新设外资企业数年均增长139%;今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同比增长67.4%,一批大型跨国企业落户。
在市场活力方面,黄微波介绍说,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落地见效,企业对投资海南自由贸易港热情高涨,市场主体迅速增加,近两年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00万户,增速连续28个月保持全国第一,截至今年8月底存续市场主体已突破200万户。
“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不断改善。”黄微波介绍说,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实施,海南省反走私暂行条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等多项法规出台实施。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实现市县区全覆盖,国际贸易、投资、人才“单一窗口”建成,上半年进出口通关时间同比分别压缩43.6%和50.5%,告知承诺事项拓展至111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正式设立。(中国贸易报记者 江南)

黄微波表示,得益于自贸港政策的红利,海南外贸外资增速取得历史性跨越。货物贸易方面,2021年增长57.7%,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6%,增速快于全国46.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二位。服务贸易方面,2021年增长55.5%,比全国快39.4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取得重要突破,近两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2.6%,新设外资企业数年均增长139%;今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同比增长67.4%,一批大型跨国企业落户。
在市场活力方面,黄微波介绍说,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落地见效,企业对投资海南自由贸易港热情高涨,市场主体迅速增加,近两年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00万户,增速连续28个月保持全国第一,截至今年8月底存续市场主体已突破200万户。
“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不断改善。”黄微波介绍说,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实施,海南省反走私暂行条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等多项法规出台实施。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实现市县区全覆盖,国际贸易、投资、人才“单一窗口”建成,上半年进出口通关时间同比分别压缩43.6%和50.5%,告知承诺事项拓展至111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正式设立。(中国贸易报记者 江南)

【自贸港首架“零关税”大飞机减免税款近亿元】海南自由贸易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实施以来首次享惠的“零关税”大型飞机,近日由海口海关所属的海口美兰机场海关通关放行。《中国贸易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此次放行的波音777-200LRF型货运飞机货值1亿美元,减免税款9589万元人民币。据了解,这一金额也创下了海南自由贸易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项下单票享惠数额新高。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全岛封关运作前,对海南自由贸易港注册登记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交通运输、旅游业的企业(航空企业须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主营运基地),进口用于交通运输、旅游业的船舶、航空器、车辆等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记者了解到,此次新引进的波音777货机将被投入到国际货运业务中使用。作为此架飞机的申报进口单位,中州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进口过程中,企业享受到了自贸港“零关税”政策带来的税收减免,大幅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也增强了企业在海南持续发展的信心。
据海口海关关税处处长林勇介绍,此架大飞机进口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零关税”航空器享惠大家庭呈“扩群”趋势,在已进口3架直升机的基础上再添了重磅级的大飞机新成员。二是中州航空公司把主营运基地建在海南,享惠的货运飞机将投入国际货运业务,为自贸港国际航线增添新运力。三是创下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项下单票享惠数额新高,说明“零关税”政策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加,效应效益在不断释放。
据悉,“零关税”政策实实在在地降低了享惠企业的经营成本,有利于更多的企业来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兴业。根据海口海关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8月,海南省主管部门审核具有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进口资格企业共计2330家,目前已有113家企业有进口实绩,进口货值39.4亿元,为企业免税9.54亿元。
“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引导,指导企业用足用好‘零关税’等各项优惠政策,让企业享受到‘真金百银’的政策优惠。”海口美兰机场海关副关长林军说。(中国贸易报记者 刘禹松)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全岛封关运作前,对海南自由贸易港注册登记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交通运输、旅游业的企业(航空企业须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主营运基地),进口用于交通运输、旅游业的船舶、航空器、车辆等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记者了解到,此次新引进的波音777货机将被投入到国际货运业务中使用。作为此架飞机的申报进口单位,中州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进口过程中,企业享受到了自贸港“零关税”政策带来的税收减免,大幅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也增强了企业在海南持续发展的信心。
据海口海关关税处处长林勇介绍,此架大飞机进口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零关税”航空器享惠大家庭呈“扩群”趋势,在已进口3架直升机的基础上再添了重磅级的大飞机新成员。二是中州航空公司把主营运基地建在海南,享惠的货运飞机将投入国际货运业务,为自贸港国际航线增添新运力。三是创下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项下单票享惠数额新高,说明“零关税”政策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加,效应效益在不断释放。
据悉,“零关税”政策实实在在地降低了享惠企业的经营成本,有利于更多的企业来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兴业。根据海口海关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8月,海南省主管部门审核具有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进口资格企业共计2330家,目前已有113家企业有进口实绩,进口货值39.4亿元,为企业免税9.54亿元。
“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引导,指导企业用足用好‘零关税’等各项优惠政策,让企业享受到‘真金百银’的政策优惠。”海口美兰机场海关副关长林军说。(中国贸易报记者 刘禹松)

✋热门推荐